前外交官揭露天皇陛下海外訪問幕後秘話——專訪池田維・霞山會理事長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池田維 IKEDA Tadashi

財團法人霞山會理事長,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生於1939年,東京大學法學系畢業後進入外務省,歷任中國課長、亞洲局長、官房長、荷蘭大使、巴西大使等要職,2005~2008年間擔任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的臺北事務所代表,著有《激動的亞洲外交:一個外交官的證言》(中央公論新社,2016年)。

出訪扭轉了荷蘭的反日社會情結

野島   另一方面,出訪荷蘭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產生了莫大的效果。荷蘭殖民了印尼約有400年之久,有4萬名軍人和9萬名平民在印尼成為戰俘,也有女性主張自己被迫成為慰安婦。這需要相當多的事前準備,像是如何應對荷蘭的社會輿論,您應該煞費苦心吧?

攝影:高橋郁文

池田   我擔任外交官員派駐海外,包含臺灣、香港等7個國家和地區,任期一般約為3年,但在荷蘭待了5年,其中約有4年的時間,都在準備天皇出訪荷蘭的相關事務。從西元1600年荷蘭商船「Liefde號」漂流至日本大分縣開始,西元2000年為日荷交流的400週年,荷蘭在江戶的鎖國時期是唯一獲得許可,能在長崎的出島進行貿易的歐洲國家。

在日荷交流400週年的時機,我作為日本的駐荷大使完成了3項任務。第一項是和抗議日本的團體進行交流。在法律層面,舊金山和約和日荷議定書(荷蘭國民之個人請求賠償相關問題之解決協議書)之中,已經解決日本和荷蘭之間戰爭賠償請求權的問題。但仍有人認為這些和約與議定書不公不義,他們組織團體,每個月都到日本大使館前舉牌抗議,要求日本賠償。許多參加者都已年過70,抗議活動也並非暴力抗爭。我就任大使一段時間後,開始邀請該組織的代表們數人進入日本大使館,在大使辦公室裡一同用茶,開始嘗試輕鬆地溝通對話。

另一項是由於有了預算的關係,每年招待20多名的戰爭受害者到日本參訪,如今變更了名稱,但還在持續著,訪日人數總計約有600~700人。參訪時間大約在10天到2週左右,介紹日本並帶他們到各處參觀,更安排與日本人會面的機會,進行談話。雖然這並不顯眼,卻是實實在在的交流方式。

而對於曾被迫成為慰安婦的人,我們委託荷蘭成立檢證委員會,得到的最終結論是,有79人曾是慰安婦,我們以「亞洲女性基金」的名義,針對那些高齡女性贈送包含床鋪和椅子等物品,1人相當於300萬日圓的慰問賠償。或許是在天皇出訪前進行的這些準備工作發揮了作用,陛下訪問之時雖然仍有幾個小規模的抗議活動,但並未引發令人擔心的大型抗議。天皇出訪期間,荷蘭的社會輿論也大大有了正向的轉變。

我在當時,若這次訪問是失敗就引咎辭職,以這樣的心態從事工作。2000年以後,荷蘭主要報紙上已經不再有針對過去戰爭的大幅報導,2001年我返回日本之際,荷蘭的報紙上還寫道:「池田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或許在個人層面上,仍有人抱持複雜的心情,但荷蘭的整體社會呈現了一股戰爭問題已告終結的氣氛。在這層意義上,天皇陛下出訪荷蘭便帶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下一頁: 期盼韓國與臺灣參訪的到來

關鍵詞

中國 韓國 臺灣 荷蘭 天皇 慰安婦 皇室外交 外交 台湾 中国 皇室外交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