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在何方?——鄧麗君和福島縣三島町

生活 臺灣香港 文化

平野久美子 [作者簡介]

小學的時候,寒暑假有鄉下老家可回的同學令東京出身長大的我欣羨無比,但在經濟快速成長之下,日本的鄉下也漸漸均質化、城市化。另一方面,有故鄉卻歸不得的人也大有所在。福島縣三島町的故鄉計畫,保留了小鎮的風情及溫情,數十年如往昔的不變風景,讓無法回鄉的歌后鄧麗君,在日本鄉下感受到故鄉的溫暖安適與幸福。

小鎮溫情

轉給我此報導的朋友住在福島市。這位朋友非常幸運,在發生東日本大地震的2011年的秋天,參加了臺灣政府招待1000名受災者為期兩週的臺灣之旅。震災後受到來自臺灣的關心,就算只是微薄之力,朋友想回報臺灣而展開行動的熱切心情,瞬間和我的好奇心交會合一,決定前往三島町。6月15日,我也邀約了舟木稔先生――他擔任管理鄧麗君歌曲版權的臺灣「鄧麗君文教基金會」的日本窗口,一同搭上了東北新幹線。

距離東京321公里的三島町非常遙遠,從郡山站上高速公路,要再開2個小時。望著窗外磐梯山的一片朦朧綠意,沿著猪苗代湖向西行,穿過大片水田和杉木、桐木林之後,終於抵達目的地。若搭乘JR東日本只見線的列車,從郡山出發也要花上2個半小時之久。清澈溪流環抱村落,當地約有1600名居民,由於是豪雪地帶,大角度傾斜的屋頂設計創造出一片獨特的建築風景。每到冬季,銀白雪色,炊煙裊裊,奔馳中在只見線上的列車和鐵橋的美麗風情,不僅吸引外國光觀客的到來,據說專業攝影家和鐵道迷也都聞風而至。

三島町針對移居都市的年輕人和我這種沒有鄉下可以回去的都市人,從1974年開始推行種種「故鄉活動」,當年似乎是唱片公司的宣傳人員得知這些活動後,主動選擇三島町作為唱片宣傳活動的地點。雖然鄧麗君是為了唱片宣傳才來到這裡,但三島町役場(譯註:「町役場」類似於臺灣的鄉公所)特別為她製作了町民證,更準備了植樹紀念儀式,整個三島町同心協力地款待鄧麗君。無須贅言地,居民的熱烈歡迎和雪國之美都深深地打動了鄧麗君的心。

植樹紀念照片(提供:福島縣三島町役場)

「鄧麗君的三島町之行,對整個三島町來說,是一件大事,希望能傳承這個緣份,提供更多人心靈的故鄉。」擔任三島町長的矢澤先生如此說道,並展示許多41年前的舊照片給我看。那些全都是當地居民拍攝的紀念照片,映照出鄧麗君的樸素面容,在電視或雜誌上絕對無法得見,相當珍貴。

在町役場人員的導覽之下,我們首先參觀了鄧麗君所種植的白樺樹。1980年曾有道路拓寬的計畫,但並未直接砍伐,而是移植到海拔660公尺的美坂高原。

「你看,就是那棵樹。」

啊,就是那棵樹嗎・・・那是一棵彷彿融入藍天之中的巨木,其巨大讓人深刻感到歲月的流逝,舟木先生和我都陷入沈默,一時無法言語。三島町周邊種植了許多白樺樹,規畫出一條名為「幸福小徑」的漫遊步道。

現在的白樺樹(攝影:平野久美子)

從高原下來的歸途上,前往鄧麗君曾下榻的旅館『故鄉莊』,那是一間安靜到連婉轉鳥鳴都能聽見的河邊旅宿。

鄧麗君所下榻的旅館「故鄉莊」(攝影:平野久美子)

「41年來完全都沒變,就像鄧麗君當年來訪時的模樣。」

旅館員工如此說道,一邊引導我們上2樓。鄧麗君住過一晚的是個小巧舒適的和式房間,可以望見只見川的清澈溪流和充滿芬多精的廣闊森林,屋中滿溢著大自然的氣息。旅館的櫃臺旁裝飾的紀念照片中,擁有一張圓潤可愛臉龐的鄧麗君和居民的合照,以及她的親筆簽名。在東京實在無法想像這些事物經過了40年,卻什麼都沒改變,但在三島町,那一天卻被好好地珍藏至今。若鄧麗君能再次造訪,不知該有多開心!

下一頁: 故鄉的喪失與創生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中國 日本 福島 臺灣 香港 台湾 中国 香港 東日本大震災 福島

平野久美子HIRANO Kumiko簡介與署名文章

紀實文學作家。曾任職出版社,後開始寫作。亞洲茶愛好者。2000年,著作《淡淡有情》獲得小學館紀實文學大獎。創作題材涉及亞洲各國,關注臺灣的日本統治時期。著有《鄧麗君的夢想華人歌星傳說》(筑摩書房)、《中國茶風雅的背後》(文春新書)、《多桑的櫻花──從臺灣漸行漸遠的「日本」》(小學館)、《創造了水之奇蹟的男人》(產經新聞出版、農業農村工學會著作獎)等。HP:http://www.hilanokumiko.jp/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