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在臺灣建設國際貿易港的日本人——川上浩二郎與松本虎太

文化 臺灣香港 政治外交

古川勝三 [作者簡介]

進行各種實驗考察,克服種種困難,完成第1、2期的工程建設

川上浩二郎(提供:古川勝三)

川上浩二郎1873年6月8日出生於新潟縣古志郡東谷村。1895年7月從第一高等學校畢業後,有鑒於日本國內急需土木事業的人才,進入東京帝大工科大學土木工學科就讀。1898年7月畢業後,隨即擔任農商務技手,翌年7月任臺灣總督府技師渡海來臺。當川上抵達臺灣時,土匪橫行,風土病蔓延,被稱為「瘴癘之地」。在這樣的環境下,1899年開始基隆築港第1期工程的4年計畫啟動了。川上也在1900年8月擔任基隆築港局技師兼臺灣總督府技師,參與基隆築港工程,主導了避免港口受波浪侵襲的防波堤工程,以及確保港內水深的浚挖工程。1901年12月26日,前往英領印度、荷領爪哇島、歐州港灣進行視察,為期2年,增長見識。

基隆築港第2期工程從1906年開始,為期6年的計畫。這一年,剛從京都帝大畢業的青年擔任技手到基隆築港局工務課工作,他就是接替川上浩二郎的繼任者──松本虎太。

第2期工程相當困難。基隆的海底地質軟弱,1909年10月晉升基隆築港局出張所所長專任的川上,調查有關海外各港口的岸壁工程的失敗例子或困難工程做為參考。舉凡籌措材料、岸壁設計以及に工程的實施方法等,經過多次的嚴密測試實驗,才得以一一克服困難。結果,陸續完成了770公尺的岸壁工程、撤去港內岩礁、構築內港防波堤、興建倉庫等棘手的大工程,1912年第2期築港工程竣工,基隆港成為可以同時停泊13艘6000噸級船舶的港口。

川上在故鄉演講時,提到艱鉅的基隆港興建工程以及當時的心境,如此說道:「基隆港的興建地點不只是海水深不可測,潮流湍急,即使是大家公認的一流技術家也無法處理的艱鉅工程。自己也反覆經歷好幾次的失敗,但是堅忍不拔,不管受到外界如何指責批評,在堅信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人能夠完成築港工程的信念下,燃起了鬥志,終於大功告成。所以,人類不管身處什麼樣的困境,絕對不能喪失信心。」

第2期工程結束後,川上寫了以「探討基隆港的岸壁」為題的論文共5篇,取得東京帝大的工學博士,在基隆港的築港工程上留下輝煌的成績,1916年10月2日因應本人的希望,川上辭去總督府的工作回到日本。在那之後,他擔任博多灣築港株式會社專務取締役(專務董事),參與福岡筑豐線的鋪設和博多港築港工程,1933年3月29日逝世,享年61歲。

關於川上,據說留下這樣的故事。1920年左右,川上的姪子和友人一起到臺灣旅行時,當船長知道他是川上的姪子,還特別款待,吃飯全都由船上服務生點餐,而且親自送到船室。在臺灣,對川上的感念和尊敬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松本虎太接手,完成第3、4期的擴建海港計畫

松本虎太(提供:古川勝三)

川上之後,繼任者是松本虎太技師。松本1879年10月17日出生於香川縣綾歌郡陶村,1903年進入京都帝國大學土木科就讀,1906年一畢業就到臺灣,一開始擔任基隆築港局工務課技手,在川上浩二郎的下面參與基隆港的築港工程。之後,歷任臺灣總督府工事部技師、土木部技師,表現活躍,後來被任命為基隆築港所所長,負責第3期及第4期的基隆港的築港工程設計,參與工程的監督及指導。

晉升所長的松本為了解決基隆港當前的問題,訂定大規模的擴建計畫。首先,是增建位在岸壁後面的石造倉庫,以及從高雄巡航而來的新竹號進行疏浚工程。第4期工程到1935年為止,工程期間內撤除港灣區域內部的暗礁,建設大型造船所和軍港區域、漁港區域,以及整備碼頭倉庫到港灣區域的線路。從1899年到1935年間共4期的基隆港築港工程,不僅奠定了基隆港的發展基礎,也是1970年代基隆港之所以能夠躍居臺灣港灣之首的要因。基本計畫中將現在的岸壁延伸到700公尺多,可以同時停泊4艘4000噸級的船舶,興建可堆放年間80萬噸煤炭的設備,在港灣內部設置3000噸級和1萬噸級的修繕船渠。

甚至,560公尺岸壁的水深設定在9~10公尺,可停泊6000噸到1萬噸的船舶,最後的420公尺岸壁的水深設定在11公尺,讓1萬5000噸為止的船舶可橫向靠岸。如此一來,從3000噸到1萬噸級的船舶15艘,浮標也可繫留同樣大小的船舶6艘,共計21艘船舶可以安全停泊在內港,擁有近代化的港灣設備。

基隆港的完成預想圖(提供:古川勝三)

下一頁: 承載大型船舶進出停舶的基隆港,至今仍是活絡盛況的重要對外港口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貿易 日本統治時期 國際港 台湾 貿易

古川勝三FURUKAWA Kats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44年生於愛媛縣宇和島市,進入教育界擔任國中教師,1980年以日本文部省海外派遣教師的身分,在高雄市日僑學校任教3年。著有《臺灣之道:歷史與原住民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日本人不可不知的「臺灣歷史」》、《愛臺日人系列第二部:KANO棒球隊名教練近藤兵太郎傳》。為促進日臺友好,目前在日本全國巡迴演講,並執筆「愛臺日人系列作」的第三部-磯永吉的一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