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改變的時刻到了

文化

一青妙 [作者簡介]

曾因採金礦而繁華一時

我的家族受九份庇蔭,曾一度茁壯為臺灣的五大財閥之一,隨著九份的壯大,顏家亦同樣茁壯起來。九份有一座石碑,讚頌我曾祖父顏雲年的一生功業,此外還有一所由我祖父顏欽賢捐款建成的「欽賢國中」。對我來說,九份一如我的故鄉,而我也對九份有著特殊的眷戀。正因為如此,九份的未來令我憂慮。

欽賢國中(攝影:一青妙)

相傳九份的地名,源自於這裡本來僅有九戶人家,向貨商訂貨總訂「九份」,因而得名。九份成為熱門觀光景點的契機始自30多年前,臺灣電影大師侯孝賢選擇在九份拍攝電影「悲情城市」。「悲情城市」是首部以228事件為題的電影,在國際間博得好評。於是,原本沉靜的小鎮九份,就此踏出擠身觀光景點的第一步。

九份也曾有過興旺的過往。時代剛進入日本統治期間,日本明治時代的關西財經鉅子藤田傳三郎看中沉眠於九份地底的黃金,創立了「藤田合名會社」,開始挖掘九份的金礦。後來,我的曾祖父顏雲年接收了藤田組在九份地區的大半採礦權,創立「臺陽礦業株式會社」,挖掘黃金,並以黃金致富。

臺陽礦業株式會社(攝影:一青妙)

1917年是九份黃金產量的巔峰,以東亞第一金礦山之名盛極一時,掏金熱吸引數萬民眾遷來九份,學校、電影院、商店、酒樓如雨後春筍般催生而出,繁榮興盛的光景,甚至被譽為「小香港」。

採金礦業在進入1970年代後關閉,璀璨的霓虹燈徐徐消逝,九份重回空閑寧靜的小鎮。

小時候父親曾帶我去過九份。山腹處設有辦公室,礦車上堆著石塊與砂石之類的東西,一旁還停著挖土機。即便量不多,那時仍在開採石炭。我想要父親的那頂工地用安全帽,拿來戴著卻又發現帽子過大,讓我看不到前面而嚇哭。周遭完全沒有任何賣紀念品的商店。九份向來多雨,民宅屋頂與牆壁黑壓壓地塗著防漏水的柏油,在日光映照下黑得發亮,看起來有些寂寥,在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一頁: 夕陽時刻與黎明時分的迷人風貌

關鍵詞

觀光 日本 臺灣

一青妙HITOTO Tae簡介與署名文章

隨筆作家、女演員、牙醫。生於東京。父親是臺灣人,母親是日本人。幼年時期在臺灣度過,11歲起在日本生活。著書有《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2013年)、《我的箱子》(2012年)、《我的臺南》(2015年,三書均由聯經出版)。《我的臺南・東海岸》(2016年,新潮社)、《臺南》(2016年,新潮社)、《環島》(2017年,東洋經濟新報社)。擔任台南市親善大使、石川縣中能登町観光大使。以『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為原作改編成同名台日合作電影上映,在2019年3月時、以『我的箱子』為原作改編的舞台劇在台灣上演、本人也參與演出。還隨時通過部落格X(舊稱推特)發布訊息。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