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規劃建造臺灣自來水道及汙水道的日本人——濱野彌四郎

文化 臺灣香港

古川勝三 [作者簡介]

城市的醫生,臺灣水道之父

直到1919年濱野辭任總督府工作為止,這23年之間,濱野彌四郎和妻子久米承受了巨大的艱苦。由於土匪的侵擾,治安惡劣,他們失去了膝下二男二女中的長女和長男。當濱野接到視察水道的命令前往歐美,大約1年之間,妻子久美和兒女一同守在家中,等候他的歸來。在臺灣的水道工程,克服了種種的不幸與苦難,才得以完成。

濱野規劃建造了主要都市的水道系統,如同醫師「治癒了城市的惡病」之後,便辭去總督府的工作,回到日本擔任神戶市的技師長。八田技師得知濱野回國的消息,向朋友和其他技術人員提議鑄造濱野的半身銅像,此提議獲得許多人的認可,其後,銅像設置在臺南山上水源地的庭院之中。那是濱野離開臺灣2年之後的事。除此之外,還將雕像的複製品及油畫送給濱野,據聞他看到後不禁落下了男兒淚。

濱野退休後住在東京,1932年12月30日逝世,一生奉獻給衛生工程長達63年的歲月,就此畫上句點。置於臺南山上水源地的濱野雕像,由於1944年的金屬類供出令(譯註:由於戰爭末期,金屬短缺,日本政府要求各機關及民間提供金屬類製品,再製後以供軍事使用。)而消失無蹤,基座上另外打造了寫有「飲水思源」的石碑。但是石碑後來因為颱風而損壞,被閒置在一旁。

曾拜訪過水源地的臺南企業家許文龍先生獲知後心生悲戚,捐贈了銅像,2005年5月16日,銅像再次設置到原本的基座之上。山上淨水場及水源地已被指定為國家古蹟,2013年淨水場整修完成後,開放給大眾參觀。目前正在進行水源地設備的修復工程,即將完工並對外開放。到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前往參觀。「臺灣自來水道及汙水道之父」――濱野彌四郎等候大家的光臨!

臺南市山上水源地的濱野彌四郎銅像(提供:古川勝三)

標題圖片:山上水源地的輸出幫浦室(提供:古川勝三)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供水及汙水系統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古川勝三FURUKAWA Kats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44年生於愛媛縣宇和島市,進入教育界擔任國中教師,1980年以日本文部省海外派遣教師的身分,在高雄市日僑學校任教3年。著有《臺灣之道:歷史與原住民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日本人不可不知的「臺灣歷史」》、《愛臺日人系列第二部:KANO棒球隊名教練近藤兵太郎傳》。為促進日臺友好,目前在日本全國巡迴演講,並執筆「愛臺日人系列作」的第三部-磯永吉的一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