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郎目睹的臺灣驚奇結婚紀錄・準備篇
文化 臺灣香港-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2016年,我在臺灣南部的城市臺南和當地女性結婚,自己成了新郎親身體驗臺灣的婚禮習俗。一直以來,都是以賓客的身分受邀參加臺灣的婚禮,我心想辦個婚禮應該不會太麻煩吧,但是當主角換成自己時,很快地就知道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賓客越多越歡樂的熱鬧喜宴
臺灣的婚禮稱為「喜宴」。如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分享喜悅的宴會,另外也帶有村里民大會、同學會、或是素人歌唱大賽的性質。賓客人數被認為越多越好,400人或500人是很司空見慣的,偶爾還會有上千人參加的盛大場面。除了新郎新娘及雙方家人手拿著酒杯向每桌客人一一寒暄的「敬酒」之外,沒有特定的流程,也遇過只有一開始在舞臺上跟大家一起乾杯,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賓客輪流上臺唱歌,儼然成為卡拉OK大賽的喜宴。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音響聲,賓客拉開嗓子用坐在圓桌對面的人也能夠聽得到的音量在聊天,感覺像是彼此在叫囂。原本就喜歡閒話家常的臺灣人,在這一天能夠看到久違的親戚或朋友,當然很高興,所以即使聲音沙啞了,也是一邊擦著汗水,大聲地講個不停。
還有,喜宴的最後一道是水果切盤,賓客滋潤了喉嚨之後,桌上剩餘的菜就用塑膠袋打包帶回家。和必需穿著禮服出席以及禮金最少要包3萬日幣的日本婚禮相比,臺灣的婚禮大家的服裝很隨興,禮金也是視個人心意,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婚禮流程也很自由,這也充分反映了臺灣人喜歡熱鬧、不拘小節的個性。
我把在臺灣的結婚體驗分為「準備篇」和「儀式篇」向大家介紹。
提親是決定「聘金」的關鍵時刻
求婚成功之後,接下來到舉辦婚禮的期間,要經歷「提親」「看日子」「訂婚」「拍婚紗」「發喜帖・喜餅」五大步驟。這裡介紹的是岳父母教我的在臺灣南部具代表性的結婚習俗,根據不同的地區、族群(客家或臺灣原住民等)或是宗教,習俗也不一樣。
「提親」是新郎的家人到新娘家拜訪。接下來的準備工作和金錢,依此關鍵時刻而定。其中,最緊張的是在談話中決定新郎要給新娘的父母親的「聘金」數目(日本稱為結納金),又分為「大聘」和「小聘」,小聘也被稱為「尿布錢」,感謝父母親的養育之恩。
金額交由新娘的父母親決定,一般的行情是大聘36萬元,小聘12萬元左右。日本的結納金是100萬日圓左右,有些時候會歸還一半的金額,所以若把物價也考慮進去,臺灣的聘金的確是很大的負擔。如果新娘的家人很滿意新郎的話,也會把大聘退回,相反地如果對新郎不滿,也可能提出過分的天文數字,蓄意讓提親破局。甚至,也有例子是即使被要求幾百萬元的聘金,仍然執意要嫁娶的話,夫妻兩人可能要好花幾年的時間分期付款才能償還。
請算命仙仔挑選喜宴的好日子
「看日子」是請算命仙仔挑選適合兩個人舉辦婚禮的日子。算命仙仔是看新郎新娘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及時辰來算出,如果是漢字圏以外的外國人該怎麼辦呢?或者是有時差的話,是以哪個時刻為基準?雖然滿腦子疑問,總之婚禮決定在2016年4月3日舉辦。甚至,到戶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的時刻也被指定好。可是,就在當天等候登記時,突然發現有東西忘了帶,趕緊衝回家拿。幸好,千鈞一髮趕在指定時刻內辦理完畢。
關於結婚時期的好壞,日本是模仿歐美的六月新娘(June bride;相傳在六月結婚的新娘會過得幸福),許多情侶選擇在6月,可是臺灣有句俗諺說:「有錢沒錢,娶個老婆好過年」,所以在農曆過年前,有不少舉辦婚禮的新人。相反地,農曆七月鬼門開,陰間的好兄弟被放出來陽間,因此沒有人會在鬼月結婚。但是,基督教徒例外。
「訂婚」在日本稱為結納。新郎和其家人在媒人的陪同下拜訪新娘家,進行下聘和交換戒指等儀式。一連串的結婚禮俗在細節上其實有非常繁瑣的規定,但因為我是國際結婚,所以省略了訂婚儀式。
拍攝浪漫唯美婚妙照供親友欣賞,為新婚留下紀念
「拍婚紗」就是拍攝婚紗照。一般在婚宴入口,幾乎都一定會擺設製作好的巨大婚紗相本。拍攝地可能是以當地的觀光名勝,或者是歐風城堡、雪國、森林、海邊等比較夢幻的風景為背景,新娘穿著白紗或是旗袍,而新郎穿著西裝沉浸在兩人世界的模樣,照片拍好後會進行後製修圖,甚至包括臉部,直接認識新郎新娘的人,應該會看的很開心。如果是完全不認識的人,就會覺得沒那麼有趣吧。聽說這種追求唯美夢幻的婚紗照是在1970年代普及開來,這麼說來,過去臺灣曾經流行的「沙龍照」,就是瞄準年輕女性客層,讓自己拍起來宛如偶像,現在反而深受日本遊客歡迎。臺灣的角色扮演(Cosplay)熱潮也完全不輸給日本,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願望:想讓自己變身為憧憬的演員或虛擬世界的主角,對變身後的自己感到好奇等等,為了滿足顧客的想望,這樣的市場也因應而生,可以說臺灣人真的很有生意頭腦吧。
我壓根兒沒想過自己成為婚紗照男主角的那一天會到來,一開始被岳父母帶去婚紗店,挑選衣服,拍攝地點有兩種選擇,戶外或者是棚內,我們選在棚內拍攝。考慮到這樣一來,可以不用在意路人的眼光,也省去了移動時間和麻煩,拍攝也能盡快結束。然而,事與願違。我們當天早上8點開始,花了2個小時化妝、做髮型和穿禮服,接下來進行的拍攝實際上到晚上7點為止,在鍍鋅鐵板建造的倉庫裡面,猶如童話故事般的世界在眼前展開,活潑熱情的攝影師一邊喊著:「微笑再自然一點!」或是「雙方彼此深情相望!」我們就照做。以宮殿風格的沙龍、銀色世界、整片玫瑰牆、咖啡店為背景,浪漫唯美的婚紗照一張接著一張,拍個不停。
拍完後,整個人呈現放空狀態從棚內回到店裡,滿臉微笑的女經理已經在那裡等候了,討論相本大小和婚紗照的張數。「這是一輩子的紀念,萬一將來夫妻吵架時,打開相本來看,回想起新婚時的甜蜜,心情也會平靜下來」等,不斷地進行遊說。交涉部分就交給岳父母決定,我們只是請求「拜託臉的部分不要修太多,越自然越好」。
親自遞上喜帖,送上喜餅
「發喜帖・喜餅」是邀請賓客參加婚禮的邀請函「喜帖」,特別女方那邊的親戚、友人,連同喜帖會一起發送傳統中式的大餅「喜餅」。喜餅數量由提親時的新娘家決定,費用由新郎家負擔。除非對方住很遠,不然原則上要親自登門拜訪,直接送到賓客手上。某天晚上,我和妻子騎著機車拿著喜餅到朋友家的途中,被沒有駕照的機車騎士從一旁撞上,還被救護車送到醫院。幸好沒有什麼大礙。
還有,另一個習俗是新娘雙親要買一套全新的西裝送給新郎。我自己已經有西裝了,所以婉拒岳父母的好意,可是在他們的堅持之下,特地為我訂作了一套,還加上領帶、領帶夾、皮帶、皮鞋,全身行頭都打理好了。
幸有岳父母在精神及金錢上的大力支助
其他的話,像是得決定婚禮場地和流程,請「新娘秘書」做造型,還有購買嫁妝等大大小小的事情,每一樣都需要花錢。因為我當時為了開蕎麥麵店「洞蕎麥」而投入了大部分的存款,按照慣例應該由我負擔的開銷,幾乎都由岳父母大力資助,非常感謝他們。
岳父和岳母兩個人都是在日治時代八田與一興建的烏山頭水庫旁的農村地帶長大。不管是節日習俗或是婚喪喜慶,都是非常重視傳統的人。但是,因為我和妻子一來是國際結婚,二來是兩個人對儀式不是很在意,所以岳父母為我們妥協許多。即使如此,他們在精神上的支持以及金錢上的資助,讓我心中萬分感謝。
標題圖片:喜帖(攝影:大洞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