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郎目睹的臺灣驚奇結婚紀錄・儀式篇

文化 臺灣香港

大洞敦史 [作者簡介]

拍沙龍婚紗照、當面點收禮金、隨性的流水席

「傳統」的形式會隨著時代潮流轉變。就像「拍婚紗」(製作一本特大結婚照片集)的習慣一樣,有的習俗從好幾十年前開始發展成為慣例,相反地,有些習俗則逐漸銷聲匿跡。

左藤紙藝薪傳是臺南一間專門製作儀式紙偶「紙糊」的老店,我從店老闆口中聽說,以前的習俗規定,婚禮前一晚新娘入睡時要在枕邊擺上懷抱著男童的觀音菩薩紙偶,以祈求早生貴子,但現在會這樣做的人已近乎絕跡。這個年代的人們普遍認為,紙糊是用於喪禮或道教儀式中的物品,但事實上,以往據說有九成的紙糊都是用於慶生與婚慶等喜事場合。我問他,這個習俗為什麼會逐漸式微?老闆回答:「因為老人家沒有傳授給年輕一輩的人啊。」

婚禮當天早晨,岳母拿了一條沈甸甸的純金項鍊過來要我戴在脖子上,項鍊就像是日本黑道會穿戴在身上的那種,我一開始不願意,但岳母堅持這是傳統的首飾,於是我後來還是戴上了項鍊。據說,此用意是讓太太用項鍊好好套牢老公的意思。後來我參加別人的婚禮時,也留意到每一位新郎身上都戴了這樣的首飾。

我和妻子的家人紛紛搭上繫著紅色鍛帶的黑色高級轎車,伴隨著鞭炮聲發動引擎,前往婚禮會場的海鮮餐廳。臺灣舉辦婚禮的場所五花八門,除了選在飯店或餐廳舉行之外,還會在公共活動中心,或者在馬路上臨時搭建起的會場舉辦所謂的「流水席」。我參加的第一場婚禮就辦在一間小學的活動中心裡,當時朋友告訴我「出席時穿得跟平常一樣就好」,但我不敢完全相信他的話,遂在大熱天裡穿著長褲與皮鞋出席,結果在會場裡看見一大堆穿著T恤、短褲,腳踩拖鞋的人,心裡著實後悔。席間,也有不少穿著休閒、未施脂粉的女性賓客。經此一役後,從此我一律穿著平時的服裝出席每場婚宴,換言之,就是沖繩花襯衫搭短褲、涼鞋的打扮。

會場的情況(提供:大洞敦史)

我的小姨子跟小舅子負責當招待,點收賓客用紅色禮金袋包的「紅包」,並當面開封在禮金簿寫下金額。一般來說,像我所在的臺南這類地方都市的行情,新郎、新娘的朋友大多落在一個人1200元到2200元區間。跟日本相反,數字以偶數為佳,其中又以「6」最討喜。不過,數字「4」則與日本相同,由於其發音近似「死」而需迴避,數字「8」諧音「別」亦同。此外,白色令人聯想到喪禮,因此日本的禮金袋多半無法使用。

點收賓客禮金(提供:大洞敦史)

下一頁: 邀請當地名流出席致賀,喜宴菜餚豪華大氣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結婚 台湾 結婚

大洞敦史DAIDO Atsu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84年生於東京,明治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畢業。2012年移居臺灣臺南市,蕎麥麵餐廳「洞蕎麥」經營5年後,設立「鶴恩翻譯社」。著書有《遊步臺南》(繁體書,皇冠文化)《臺灣環島―南風のスケッチ》,日譯書《フォルモサに吹く風》(福爾摩沙三族記)《君の心に刻んだ名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台湾 和製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記憶》(台湾老花磚的建築記憶)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