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車站——迎接105週年紀念的車站建築

文化 臺灣香港

片倉佳史 [作者簡介]

皇太子巡視臺灣和新竹車站

現在的車站建築於1913年竣工,工程耗費5年的歲月,3月31日舉行完工典禮。建築面積為103.1坪,建造初始就被認為是臺灣的代表性車站建築。

當初在車站的建築中央設有銅製高塔,並掛上巨大的時鐘,用意在於向市民告示中央標準時間,在戰前的車站建築之中,常可見到這樣的設計。目前作為歷史古蹟保存的臺中車站,或是許多人覺得拆掉了很可惜的基隆車站等等建築,中央也都設有鐘塔。這是手錶尚未普及的年代才有的獨特設計。

而在1923年4月19日,當時的皇太子(後為昭和天皇)以大正天皇攝政的身份,前往臺灣巡視訪問。當天,皇太子搭乘「Hotoku 1」型的特別專車,11時28分在新竹車站下車。雖然並未對車站留下隻字片語,但實在讓人很好奇,當時皇太子對車站建築留下了什麼印象。

皇太子訪問臺灣的行程共有12天。照片為訪問新竹尋常高等小學校和新竹神社的樣子(新元久氏所藏)。

將德國建築傳入日本的建築師

擔任車站建築設計的是松崎萬長,他是明治時期將德國建築引介到日本的著名建築師,擔任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的專案技師而來到臺灣。

1871年,松崎年僅13歲便加入了岩倉具視的遣歐使節團,其後於德國的柏林工業大學修讀建築學。回國後成為將德國建築引入日本的知名人士,也是日本「造家學會」(日本建築學會的前身)的創始會員,在日本近代建築界的草創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松崎抵達臺灣後,參與了臺灣第一個正統的旅館建築「臺北鐵道旅館」(台北鉄道ホテル)的設計工作,然後也著手進行基隆車站等建築的設計建造。此外,更參與臺北都市計畫的相關工程,以及商店的建築設計。

新竹車站的設計,承襲德國的巴洛克風格,以大量的筆直線條,呈現一種剛健穩重的氣氛。而直線交織而成的屋頂線條非常特殊,散發著高雅氛圍,讓人留下剛毅的印象。

在《臺湾建築會誌》中出現了一段有趣的描述,此建築學會所舉辦的座談會中,建築師們回想起松崎這個人物,稱他為「臺灣建築界的元老」,認為他能夠呈現純粹的德國風格,在眾人的言詞之中,充滿了對松崎的敬意。松崎的性格豪邁,大家都說他生性嗜酒,可以得知他廣受建築界後輩們的喜愛與仰慕。

松崎經手設計的建築,許多都已消失,但新竹車站和前外務大臣青木周藏的那須別邸(現存於栃木縣)這2個建築,可以並列為仍然保持著當時樣貌的「松崎建築」,新竹車站也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車站建築。

日本統治期新竹車站的樣貌。依照都市計畫整設的美麗街道民宅,映照著壯麗的車站建築。轉載自《老照片訴說臺灣日本統治時期50年 1895~1945》(祥伝社)

下一頁: 大正期的車站建築

關鍵詞

鐵路 日本 臺灣 天皇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片倉佳史KATAKURA Yoshif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1969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就讀早稻田大學教育系時第一次到臺灣旅行。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福武書店(現在的倍樂生Benesse)。1997年開始正式在臺灣生活。從此,圍繞臺灣文化以及臺灣與日本的關係進行寫作、攝影。創作內容涉及地理、歷史、語言、交通、溫泉、時尚等多個領域,特別對日治時期的遺跡和鐵路有很深的造詣。主要著作有《臺灣日治時代遺跡》、《臺灣土地・日本表情》、《臺灣風景印-台湾・駅スタンプと風景印の旅》(玉山社)等。網站:臺灣特搜百貨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