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車站——迎接105週年紀念的車站建築

文化 臺灣香港

片倉佳史 [作者簡介]

新竹市位於臺灣西北部,是臺灣代表性的產業城市,自清代以來,便是臺灣西北的發展中心,進入日本統治時期,更成為新竹州的首府。今年3月31日,新竹車站即將迎接完工105週年紀念,本文將回溯並介紹新竹車站的悠久歷史。

始於清代的車站歷史

作為出入新竹的必經之處,車站建築風格壯麗,各個細部皆精工雕飾,堆疊營造出一股雅緻氛圍,可說是新竹市街的象徵性建築,若從遠處眺望,更能深深感受其壯麗之美。

新竹車站從1893年10月30日開始營運,歷史可溯及清代。鐵路以基隆為起點鋪設,首先開通的是基隆―臺北區間,其後,逐漸延伸至新竹。進入日本統治時期,設置新竹車站為終點站。

此時的新竹車站,使用日曬煉瓦搭造,由於僅有14坪,面積狹小,並無車站的感覺,比較像是乘車處。但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後,臺灣總督府重視高運量的鐵路運輸,於是快速展開鋪設連結南北的縱貫鐵路工程。

雖然是題外話,1896年6月15日,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和海軍大臣西鄉從道,為了參加臺灣總督府始政1週年的慶祝典禮,偕同當時的臺灣總督桂太郎,搭乘火車訪問新竹,便是在這個初期的新竹車站下車。

下一頁: 皇太子巡視臺灣和新竹車站

關鍵詞

鐵路 日本 臺灣 天皇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片倉佳史KATAKURA Yoshif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1969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就讀早稻田大學教育系時第一次到臺灣旅行。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福武書店(現在的倍樂生Benesse)。1997年開始正式在臺灣生活。從此,圍繞臺灣文化以及臺灣與日本的關係進行寫作、攝影。創作內容涉及地理、歷史、語言、交通、溫泉、時尚等多個領域,特別對日治時期的遺跡和鐵路有很深的造詣。主要著作有《臺灣日治時代遺跡》、《臺灣土地・日本表情》、《臺灣風景印-台湾・駅スタンプと風景印の旅》(玉山社)等。網站:臺灣特搜百貨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