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料理」是什麼料理呢?

文化 臺灣香港

臺灣料理與臺灣意識

攝影:大岡響子

1920年代之後,許多日本人對臺灣料理的美味讚不絕口,也因此臺灣料理開始登上日本本土女性雜誌的版面。書裡會說臺菜「類似廣東料理」(《婦女界》1924年11月號)、或者很像中國菜、從中菜演變而來(《主婦之友》1930年12月號、1924年12月號)等等,介紹的字句雖然固定,但也不忘說臺菜比之中菜「味道清淡,更適合日人口味」、或是「跟中菜的風味有點不同」。

在1920年代,直接的抗日運動已幾乎全面平息,取而代之崛起的,則是追求臺灣人自治的政治運動。於此之際,上述日本人對臺灣料理抱持的理解,似乎無獨有偶地與「臺灣意識」的萌芽互通了聲氣。江山樓的繼承人吳溪水後來說過,臺灣料理固然源自中菜,但在臺灣的風土環境與習慣的影響下,臺灣料理已然孕育出臺灣料理獨有的特色。

臺灣料理的元素

臺灣料理還有其他不能遺漏的要素存在。客家菜跟原住民的料理,也是組成臺灣料理的元素之一,同時,臺菜在日本殖民統治時代也受到了日本料理的影響。牛肉麵是現在日本人很熟悉的臺灣美食,而這道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跟著國民黨一起遷入臺灣的200萬移民,從中國北方帶來的料理。

解釋「何謂臺灣料理」的難處,正源自於臺灣昔往所走過的曲折的複雜歷史。也正因為如此,對潛藏於這份美味背後的事物,人們可不妨再多一分馳騁的想像。

「這是哪一種料理呢?」面對老臺北提出的問題,我回答:「是福、福建菜嗎?」想當然爾這位老師訂正了我的答案,說:「這是臺灣菜喔!」當餐後甜點木瓜送上時,老臺北親自向已經吃得頭也漲、腹也撐的我,示範該如何享用木瓜的美味。蔡先生把寫著「X.O」的琥珀色液體,倒入原本裝著木瓜籽的凹陷處,跟我說:「你沒看過這種吃法吧?」我問他:「這也是臺灣料理嗎?」接著,他輕聲笑著回了我一句話:「這個啊,叫蔡式料理。」

標題圖片:臺灣料理(bonchan / PIXTA)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台湾 料理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