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料理」是什麼料理呢?

文化 臺灣香港

大岡響子 [作者簡介]

當日本人遇見「臺灣料理」

根據中央研究院的曾品滄先生所言,「臺灣料理」一詞始於1896年,即日本佔領臺灣隔年,日本人為了區分日本料理與當地料理而開始使用的稱呼。換言之,所謂的臺灣料理,是來自他方的日本人跑來擅自劃定範圍,並命名為「臺灣料理」,從而突然確立的料理類別。從這時起,日本人逐漸以文字記錄關於「臺灣料理」的種種,同時深深為其美味著迷,直至今日。

有一位名為永島金平的人物,曾於1912年以臺灣總督府巡查練習生的身份赴臺,並在臺灣度過13年的歲月。他回日本後寫了《有趣的臺灣》(面白い台湾,1915年出版,暫譯)一書,並在書裡用很有特色的形容方式對臺灣料理下了評語。永島說,臺灣料理不像日本料理那樣重外觀且講究形式,是一種追求「品嘗」的料理。吃飯時大概8個人圍著一張桌子,各自夾取愛吃的菜,這種模式就像是「共和體」一樣,再加上好吃的菜總是先搶先贏,所以臺灣人吃飯跟比賽一樣,甚至沒有空閒說話。上述描寫固然稍嫌誇張,但一群人就桌圍坐,用自己的筷子、湯匙直接取食就口,而不是各自擁著膳檯分食的模樣,對日本人來說是很陌生的用餐畫面。橫跨明治到大正年間,發行27載之久的《風俗畫報》(1907年)裡,也曾提及日臺兩地吃飯習慣的差異。

在臺出版的《臺灣料理筆記》(台湾料理之栞,1912年。暫譯)作者為林久三,就一位料理書的作者而言,他的經歷有些奇特。林久三於1895年以警察官的身份赴臺,後來轉換跑道成為臺語口譯員,發行了幾本為日本人而寫的臺語學習教材,如《警察會話篇》、《日臺會話初步》、《臺語發音要點》等等。由於作者本人是口譯,是故這本食譜中所有的臺語都標註了發音,甚至還附上了像樣的形容詞辭典。先不論他的片假平標音究竟實用性如何,當初作者這麼做的用意之一,就是希望赴臺的日籍女子在外出購物或跟菜館點菜時能更加順利。書裡介紹的菜色以福建菜為主,包括冬菜鴨、八寶鴨、八寶蟳羹等等,作者亦對臺灣料理讚譽有加,說臺菜只要一只鐵鍋就能解決,不像西式料理那麼麻煩,且風味佳又衛生。除此之外,臺灣料理也常常登上《主婦之友》跟《旅》等在日本本土出版的雜誌,說臺菜可分為福建(閩菜)、廣東(奧菜)、四川(川菜)等好幾種系統。

《旅》(1935年12月號)(提供:大岡響子)

《主婦之友》(1956年11月號)(提供:大岡響子)

下一頁: 何謂臺灣料理?從中式宴席開始發展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台湾 料理

大岡響子ŌOKA Kyōko簡介與署名文章

明治學院大學兼任講師。國際基督教大學亞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專攻文化人類學。特別關注臺灣日本時代的日語習得、日語實踐概況和延續至今的日語文學創作活動。主要發表文章有「透過有機食品來思考臺灣的『健康觀念』」、「漸變的都市生活空間:臺灣傳統市場的『場所性』」(收入於《vesta》95、96號,味之素食文化中心,2014年),「殖民地臺灣的有識之士日記」(收入於《透過日記文化來探問近代日本》,笠間書院,2017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