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的百年教義:「人者,偉大尊貴也」

財經

江口克彥 [作者簡介]

2018年3月,Panasonic迎接創業100週年紀念。其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教誨,不僅僅局限於經營哲學,還涉及人生哲學。長年工作在松下身邊的作者將在本文中為大家解讀這位「經營之神」,究竟憑藉怎樣的哲學將公司培育成為代表日本的全球化企業的。

煩惱憂愁的少年時代

松下幸之助(1894~1989年)是一位「哲學家」。如果說「哲學是自我對人類的透徹思考,是對人性的追尋與確認」,那麼松下幸之助無疑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哲學家」。正如希臘哲學家們那樣,松下幸之助也對人類有著透徹的思考,並以自己的方式尋求對人性更加明確的理解。

松下幸之助的一生,每一天都是對人的思索和考察。是什麼讓他會如此深刻地去思考人類呢?我認為其理由在於他「家人的死」。

松下家共有10人,雙親、7位兄姐及其本人。雖然他家在村裡有一定的名望,但父親在他4歲時遭遇稻米生意的巨大失敗而破產,不得已只能賣掉名下的所有田地和房屋。一家人從此各奔東西,被迫自謀生路。松下也在9歲時不得不離開故鄉和歌山,去日本商貿中心之地大阪船場(*1)工作。

在這裡,松下幸之助學到了商人的素養和經商之道,體驗了人情冷暖。但如果僅有這些的話,還不足以讓他成為一個「哲學家」。

在松下10至20歲的10年裡,除一位姐姐外,雙親及其他兄姐都接二連三地因結核病去世,1年裡參加2位家人葬禮也有過2次。不難想像,面對幾乎每年都有家人逝去的現實,松下幸之助自然會認真地、時而還是非常深刻地去思考「何為生死」、「何為人生」、「何為人」這類問題。

對一個小學輟學的10幾歲少年而言,這些問題除了自問自答別無他法。由家人之死引發的「何為人」的命題,正如一個心靈創傷,在他的頭腦中揮之不去。

(*1) ^ 位於大阪市中央區的商業、金融、辦公街,同時也是著名的批發商場,江戶時代以來便是商人活躍的場所——譯注

下一頁: 對他人的責任和尊敬

關鍵詞

Panasonic 公司 企業家

江口克彥EGUCHI Katsuhiko簡介與署名文章

生於1940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法學系政治學專業。政治學碩士、經濟學博士。原日本參議院議員。歷任PHP綜合研究所社長、松下電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理事、內閣官房道州制構想懇談會主席等。被認為是已故的松下幸之助的親信,23年裡幾乎每晚都與松下談話,直接傾聽他的指教,是松下幸之助思想的繼承人和傳播者。其講演和著作不僅傳達了松下的話語,更傳遞了松下精神,得到好評。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