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電影,我的臺灣——透過臺灣結下的緣分

文化 臺灣香港

前往臺北、九份尋找電影裡的臺灣場景

我的電影生涯,始於1部臺灣電影和1位臺灣爺爺的相遇。初次造訪臺灣,是在1998年的夏天,一開始是因為蔡明亮的電影《愛情萬歲》,這電影描寫了在臺北生活的3個年輕男女的孤獨,當時我和片中人物算是同個世代,都進入了20歲後半,心中感觸良多,同時動心起念,想要親身體驗映照在螢幕上喧嚷熱鬧的臺灣街頭。

當時,我在函館擔任新聞記者。同年3月,函館和臺北之間的包機航班開通,來自臺灣的遊客遽增;而前1年,我在函館的北海道國際交流中心國際學生計畫中,擔任寄宿家庭,接待了臺灣留學生;或許這些事情,都是讓我感到臺灣近在眼前的原因。種種因素之下,覺得無論如何都想去看看那些電影的舞台,臺北。

因此,那是一趟為了造訪電影拍攝地的個人旅行,非常單純。例如在《愛情萬歲》的最後一幕中,主角大聲哭泣的公園長椅,我也試著在上面坐了一會,或是第一次逛了夜市。那時心中突然想到:對了,難得來臺灣,不如到學生時代看過的電影《悲情城市》(侯孝賢執導)中的九份去看看吧。漫步在過去曾以金礦聞名的繁榮街市後,等待返回臺北的巴士時,突然有人以流利的日語向我搭話。「你是從日本來的嗎?」說話的是一位大約70多歲的矮小男性。知道我是日本人,正在等巴士,所以從附近的家裡特地過來。他告訴我,很想再次見到公學校(小學)時代非常疼愛自己的日本老師,此時巴士來了,才說到一半,我就只好匆匆上車離去。

之後我心中一直惦記著,沒能好好聽他說到最後,因此2年後,我重返九份找尋那位爺爺,但未能如願。雖然離戰後已過了半世紀,我第一次知道臺灣尚有懷念日本恩師的人在,對自己的無知感到慚愧,但同時,我更想知道並且傳達,在日本統治之下,那些人的內心感受。回想起來,這已經是20年前的往事了。現在,臺灣的日語世代大多年事已高,已經很難在街上遇到這些會以日語向我搭話的長者。

下一頁: 因電影節結識了許多電影人,想拍攝電影的心念開始萌芽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電影 日本統治時期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