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臺灣棒球的奠基者——近藤兵太郎

文化 臺灣香港

古川勝三 [作者簡介]

洞察選手個別的天賦體能,重視運動精神

當時在臺灣,棒球被認為是日本人的運動,但近藤卻覺得棒球和民族完全沒有關係,認為有實力的人能夠打擊、跑壘然後得分,堅持守備到最後一刻,必能獲得勝利。選手的必要條件只有對棒球的熱情和身體的基本能力,有實力的人才應該成為正式選手。

當京都的平安中學遠征臺灣時,隊中有3名原住民選手,近藤見此便向自己隊的球員說:「看看他們,棒球真的是全民運動,我們隊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鼓舞球員的士氣。其後,為了組成臺灣最強的球隊,徹底調查了校內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狀況,尋找有潛力的選手,說服他們加入球隊。接著以斯巴達式的嚴格訓練,培育出創隊3年便成為臺灣代表,打入全國大賽的強隊。

當時擔任中外野手的蘇正生回憶過去,說道:「教練真的很可怕,大家在背後都說,寧願碰毒蛇也不想碰近藤教練。但他是個相當熱心的人,很照顧受傷的球員,非常溫柔。讚賞認真、拼命的人,好像身體內總有股熱氣洋溢。近藤老師教導了我正確、強韌的棒球觀,完全沒有歧視之心。」大家都䁥稱他「Konbyo桑(譯註:此為近藤兵太郎的簡稱「近兵」的日語發音)」,師生間關係緊密。近藤就算得病發高燒,也躺在擔架上讓人抬到球場參加訓練,讓在場球員們都驚訝到說不出話來。

近藤教練唯一帶回的遺物(照片提供:古川勝三)

在球棒上寫「一球入魂」,棒球上也寫著「球即是靈」,說明了近藤是個非常重視「棒球精神」和「棒球數據」的教練。

對於初登甲子園的選手來說,在甲子園比賽根本像做夢一般,而對於近藤來說,也是一樣。觀眾多達5萬5千人,以廣播進行實況報導,無論臺灣甚至嘉義都聽得到現場賽事的狀況。身穿KANO隊服的嘉農隊,迅速地持續進擊;首戰對上神奈川商工隊,以3比0獲勝,第2戰擊敗札幌商業隊,第3戰則以10比2輕取小倉工業隊。嘉義市民聽著收音機熱血沸騰,大聲歡呼,因為原本積弱不振的球隊,居然一次又一次地擊敗了日本本土的強隊。

嘉農的王牌投手吳明捷由於連日出賽的勞累,手指受到了嚴重的挫傷,造成指甲剝離,決賽對上中京商棒球隊時,連續投出壞球。但他請求教練近藤:「我把這場決賽當作人生最後的比賽,希望能讓我投到最後。」近藤和隊友為其決心所感動,團結一致地希望完成吳明捷的夢想。但是,即使吳明捷以石灰裹住了手指傷口,奮力一搏,仍然無法抵擋對方打擊的火力攻勢。

危急之際,隊友們對吳明捷大喊:「直球對決吧,守備就交給我們了!」、「我們是你從臺灣嘉義來的隊友啊!」在球場眾多觀眾驚異的目光之下,吳明捷咬緊牙根,一球又一球地投出直球。負責防守的選手,每接到一球,就會大喊「來吧!」以提振士氣。此舉不僅感動了全場觀眾,同時也振奮了遙遠的臺灣聽眾。近藤望著以前不堪一擊的球員已成長為不屈鬥士的奮戰姿態,心中更是感慨萬千。

球員們每球都不放棄的「熱忱」,以及「不服輸」的精神,贏得了現場眾多觀眾的心,高呼「戰場的英雄・天下的嘉農」,讚聲不絕於耳。

遠赴甲子園的嘉農隊(照片提供:古川勝三)

菊池寬(譯註:日本近代的知名小說家,也是日本「文藝春秋社』創辦人)在報紙上的觀戰記中寫道:「我完全成為了嘉農的支持者,日本人、本島人、高砂族,不同人種為了同樣的目標共同努力,讓人不由得感動落淚。」

嘉農在決賽中敗給了――由投手吉田正男領軍,自1931年開始,達成了史上唯一3連霸紀錄的――中京商,最後獲得亞軍。

下一頁: 近藤指導過的眾多門生,在各地引領臺灣棒球前進,再度引發棒球熱潮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棒球 嘉義農林 台湾

古川勝三FURUKAWA Kats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44年生於愛媛縣宇和島市,進入教育界擔任國中教師,1980年以日本文部省海外派遣教師的身分,在高雄市日僑學校任教3年。著有《臺灣之道:歷史與原住民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日本人不可不知的「臺灣歷史」》、《愛臺日人系列第二部:KANO棒球隊名教練近藤兵太郎傳》。為促進日臺友好,目前在日本全國巡迴演講,並執筆「愛臺日人系列作」的第三部-磯永吉的一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