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督府廳舍(現總統府)的建築秘話

文化 臺灣香港

近日,深藍團體「孫文學校」宣布將推動「改總統府為臺灣抗日英烈紀念館公投」,訴求目前的總統府建築改為「臺灣抗日英烈紀念館」,在臺灣社會引起了一些關注。

臺灣曾在日本統治下,度過了半個世紀(1895~1945),此期間,君臨臺灣的最高統治機構,便是臺灣總督府。其廳舍目前作為中華民國的總統府,沿用至今。這次筆者試圖解開這個風格壯麗的建築物背後的複雜歷史。

被譽為東洋屈指可數的西洋建築

臺灣總督府,目前作為中華民國的總統府使用,是臺灣代表性的官方建築。建造時交錯混用赤煉瓦和花崗岩,營造出一種沈穩堅實之感,在高樓大廈林立的臺北市,仍散發出一股獨特的威嚴氣派。

如果天公作美,赤煉瓦的壁面映照在南國的艷陽之下,顯出一片輝煌亮麗。建築物完成於1919(大正8)年的6月30日,雖然已過了約1個世紀,但在它面前,仍能感受到那完全沒有褪色的威嚴氣派。

臺灣自1895(明治28)年締結的馬關條約之後,與澎湖群島一起為清朝所割讓,直至終戰之日的半世紀,都在日本的統治之下。一開始以清朝作為行政廳舍使用的巡撫衙門和布政使司衙門,權充總督府的廳舍使用,其中,布政使司衙門廳舍遷移至臺北植物園,目前受到妥善的保存。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司衙門廳舍遷移至臺北植物園,目前受到妥善保存(攝影:片倉佳史)

下一頁: 設計來自日本史上首次的建築競圖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建築 臺灣大空襲 台湾 建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