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的刻板印象——從臺灣保險套廣告來思索

文化 臺灣香港 社會

栖來光 [作者簡介]

社會對性及性別的保守傳統觀念依舊

根據近年統計,臺灣HIV等性傳染病的感染人數的增加率比日本還高,因此有必要透過廣告帶來的效力,讓更多年輕人知道使用保險套的重要性。可是就因為如此,基於已經帶有性暗示形象為由起用日本女性來代言的動機,實在無法讓人苟同。

2017年初,大久保接下這個商品廣告的代言人,若是追蹤大久保的Facebook貼文,可以看到她活潑開朗的形象,強調男性使用保險套的重要性,比起賣弄性感,反而散發出健康清新的感覺,讓人充滿好感。即使如此,大久保本身也無法跳脫「日本女性」的束縛。如果目的是想要讓觀眾印象深刻的話,大可以起用臺灣女演員、模特兒、歌手等明星,這樣對年輕人的訴求力更大。然而,臺灣雖然擁有身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先進,另一方面臺灣社會卻有相當保守的一面,令人不可思議。其中,對臺灣女星而言,成為保險套廣告的代言人在塑造形象上有很大的風險,於是這個部分就很委婉地起用日本女星來代言,這樣的聯想,應該不只筆者吧?

而且,我在意的是大久保本身並不是性感偶像,而是一般的女演員。如果將日本女性一概而論之,性感女星或是像性工作者(Sex worker)這樣的專業人士可能會不受到尊重,也擔心會對今後在臺灣發展的日本女星造成不良的影響。這些無意識地輕蔑女性擁有的個體性,在日本甚至演變成強迫拍攝成人片的人權侵害等社會問題,在本質上可說是相通的。同樣地,「杜蕾斯」在中國的廣告更加露骨,起用的中國模特兒穿著連身泳衣坐著,加上「kawaii―make me sexy 」這句廣告詞,顯然地就是意圖投射附隨在日本女性身上的扭曲的性暗示。雖然不知道臺灣這支廣告的製作人對於這些文化意涵有多少程度的認知,如果是在完全沒有自覺的情況下製作的,問題應該更加嚴重。

下一頁: 對廣告具有的影響力及呈現方式、符號意義的自覺不足

關鍵詞

女性 日本 臺灣 廣告 台湾 文化

栖來光SUMIKI Hikar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6年開始旅居於臺灣。為日本各類媒體撰寫有關臺灣的報道。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玉山社,2017年),《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2018年)、台日萬華鏡(玉山社,2021年)。個人網站:「台北歲時記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