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日本傳統料理「蕎麥麵」在臺灣札根

文化 臺灣香港

大洞敦史 [作者簡介]

在臺灣不如拉麵、烏龍麵受歡迎,無法打動人心的原因

老實說,在我開始透過獨學研究蕎麥麵和試做之後,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圍繞:「蕎麥麵的口感或是鰹魚高湯的麵汁,是不是不太符合臺灣人的味口?」於是,在準備開店前的整整一年,平均一個禮拜一次的頻率,隨身帶著一套手打蕎麥麵的道具,到學校、民宿、餐廳、朋友住家,最後甚至到雜貨店或服飾店等各種地方舉辦活動。大家在體驗手打蕎麥麵的時候,感覺都很樂在其中,現場氣氛也非常熱絡。可是,一旦真的到實際品嚐的階段,大家的反應卻不如預期。於是,我認真地思考原因,似乎也理解了為什麼臺灣的蕎麥麵専賣店寥寥無幾。

首先是不分季節,臺灣人不太愛吃冷食。相反地,即使在炎熱的盛夏也經常吃火鍋類的料理,另外不敢吃生蛋、蔥和蘿蔔泥的人非常多。

關於麵條口感,臺灣人很喜歡富有彈性嚼勁的麵條,「很Q彈」的形容詞幾乎成了「美味麵條」的代名詞,因此對於沒什麼彈性,一咬就斷的蕎麥麵,即使吃起來感覺不錯,但也找不到貼切的形容詞。

還有,臺灣人似乎對太鹹的味道敬謝不敏。之前在臺北某家日式居酒屋,聽到曾在日本修業的店主說:「店裡製作魚的一夜干使用的鹽,分量只有日本的六分之一。」再加上我居住的臺南,在臺灣以偏甜的調味出名,所以不太能夠接受江戸風味的蕎麥醬麵汁吧。

更何況臺南被稱為美食之都,也是飲食業的激烈戰區,甚至有人說在臺北能夠撐上三年的優質店家,到了臺南可能不到一年就被淘汰了。順帶一提,和日本人相比,習慣在外面喝酒的臺灣人比較少,所以利潤的來源只能夠依靠餐點(實際上,來到洞蕎麥麵店的客人會點酒類的,大概是百分之一或甚至不及的程度)。

在上述的不利條件下,仍毅然決然開店。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賺大錢的意圖,我的目標是希望臺灣人能夠喜歡上蕎麥麵,因此在反複的嘗試錯誤過程中不斷摸索。

例如,製作蕎麥麵汁時,用鰹魚和昆布熬煮的高湯,加上醬油・味醂・砂糖混合加熱製成的濃縮醬汁進行調配,而在洞蕎麥麵店裡,高湯的比例比一般市面上江戶風味的醬汁調配的還要高,鰹魚的香氣廣受歡迎,大概三個人裡面有兩個人會把400cc蕎麥湯麵裡的熱湯喝完。但是,必須要在熱騰騰的時候端上桌,如果只是稍微溫熱的話,就會立刻收到顧客的抱怨。

另外,在這裡有非常多的素食者,所以也準備了香菇和昆布熬煮的高湯,讓每一位素食者都能夠安心享用。

店裡也會安排每週替換的菜單,蕎麥冷麵放上各式各樣的配料,例如芒果和蝦子、煙燻鮭魚沙拉、百香果和木瓜、肉桂燉蘋果、酪梨和培根等等。配合端午節,還會推出用柳葉魚特別排列出的鯉魚旗造型的蕎麥麵,其他還有艾草蕎麥麵、抹茶蕎麥麵、芝麻蕎麥麵、火龍果蕎麥麵等稀奇口味的麵條。

加上芒果和蝦子的甜芒戀鮮蝦蕎麥冷麵(提供:大洞敦史)

下一頁: 在臺灣這片土壤開拓蕎麥麵的新天地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蕎麥麵 台湾 台南

大洞敦史DAIDO Atsu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84年生於東京,明治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畢業。2012年移居臺灣臺南市,蕎麥麵餐廳「洞蕎麥」經營5年後,設立「鶴恩翻譯社」。著書有《遊步臺南》(繁體書,皇冠文化)《臺灣環島―南風のスケッチ》,日譯書《フォルモサに吹く風》(福爾摩沙三族記)《君の心に刻んだ名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台湾 和製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記憶》(台湾老花磚的建築記憶)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