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界的「恩人」石川欽一郎,畫作睽違90載「奇蹟尋獲」

文化 臺灣香港

野島剛 [作者簡介]

石川欽一郎將臺灣各地風景入畫,肯定臺灣土地之美與價值

石川總是帶著學生到臺灣各地寫生,而那些令石川感動的事物,對臺灣的年輕人來說往往是些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景致與建築。看到石川稱讚那些事物很美,然後畫入作品中,似乎為年輕人帶來了相當大的震撼。

也因為如此,石川受到的肯定不只因為他是第一個引介西方美術到臺灣的人,也因為他鼓勵了當時的臺灣人看見自己生活的土地之美。這樣就斷言是石川讓美術界與教育界,在此時萌生出臺灣意識的種子,恐怕言之有過。然而,我們不難想像,當年石川用水彩畫出臺灣各地的美麗風光,意味著一種外界目光對「臺灣價值」的認可,以及鼓勵。

仔細欣賞展覽中石川的水彩畫作品,包括著名的〈臺灣總督府〉、〈次高山〉、〈劍潭寺〉、〈臺灣基隆海岸〉、〈臺北松山米粉工廠〉、〈景美〉、〈臺南後巷〉等等,他行遍臺灣名勝與風景地,留下細膩的水彩畫作,讓人不由得深深感受到石川對臺灣的深厚情感與友誼。

石川欽一郎的〈臺灣總督府〉(攝影:野島剛)

〈河畔〉被放在展覽會場正中央最醒目的位置。目前這幅畫作從周家人轉手到收藏家手上,錯過這次機會,不知要到何時才有機會再次得見。

〈河畔〉(提供: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日本失去臺灣之際,石川也約莫於同時過世,他的死彷彿意味著與臺灣的告別,但他筆下那些滿是「臺灣愛」的作品,至今仍舊綻放著燦爛的生命力。明年1月7日為止,可以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舉辦的展覽中,獲取這份深刻的感動。

同一場展覽中,還網羅了諸多日本近代繪畫名家之作,諸如黑田清輝、藤島武二、清水登之、兒島善三郎、梅原龍三郎等人的畫作。對日本與臺灣的藝術交流感興趣的人士,切勿錯過這場展覽盛會。

標題圖片:睽違90載「奇蹟尋獲」的石川欽一郎的〈河畔〉與林曼麗女士(攝影:野島剛)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陳澄波 台湾 美術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新聞工作者。大東文化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68年生。上智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在讀期間,曾赴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留學。199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後留學於中國廈門大學。曾任新加坡分社長、臺北分社長、國際編輯部副部長。「朝日新聞中文網」創辦人兼總編。2016年4月開始成為自由媒體人。不僅擅長現代中華圈的政治文化報導,還以徹底的歷史問題採訪而聞名。著書有《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出版)、《銀幕上的新臺灣:新世紀臺灣電影裏的臺灣新形象》(聯經出版)。《故宮90話:文化的政治力,從理解故宮開始》(典藏藝術家庭)、『何謂臺灣』(築摩新書)、『臺灣為何能防備新型冠狀病毒』(扶桑社新書)、『新中國論 臺灣香港以及習近平體制』(平凡社新書)等。官網:野嶋剛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