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環島」要輸出日本——自行車的日臺交流新里程碑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野島剛 [作者簡介]

社會全體的認知與協助是自行車環島實現的關鍵要素

環島其實是一種套裝行程,若沒有支援自行車車友的基礎設施和同理心的話,是無法成功的。不管是來自國內外的自行車車友,他們的存在對於地方的經濟或心理層面上會帶來正面能量,社會全體必須都有這樣的認知。

攝影:野島剛

例如,在日本很多開車的人對於騎乘在車道上的自行車會按喇叭等,其實是相當不友善的,「車道的使用權不是汽車專屬」,這樣的常識在日本社會還沒完全落實。

對於臺灣的環島方式是否能夠在日本扎根,前面提到的羅祥安積極在日本推動環島理念,他說:

「在日本有許多很棒的自行車路線,如果日本的環境設施都整備好,臺灣的自行車愛好者也能夠安心而且放鬆地在日本享受騎自行車的樂趣,那麼臺灣人到日本觀光就多了一個充滿魅力的選項。基金會也好,捷安特也好,會給予全面協助。在日本有很多自行車人口,可惜作為運動來享受的人不多,而環島是認識自行車魅力的絕佳方式。」

臺灣的「環島」能否在日本成功,有賴於當地民眾團結一心,研究何謂「環島」,是否願意投入以實現目標。

希望不久的未來,在四季分明的日本各地出現許多自行車專用道,騎著自行車的日本人和臺灣人能夠相互鼓勵,說聲:「頑張れ!」「加油!」讓日臺的自行車交流往前邁出一大步。

標題圖片攝影:野島剛

關鍵詞

日本 自行車 臺灣 國際交流 台湾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新聞工作者。大東文化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68年生。上智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在讀期間,曾赴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留學。199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後留學於中國廈門大學。曾任新加坡分社長、臺北分社長、國際編輯部副部長。「朝日新聞中文網」創辦人兼總編。2016年4月開始成為自由媒體人。不僅擅長現代中華圈的政治文化報導,還以徹底的歷史問題採訪而聞名。著書有《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出版)、《銀幕上的新臺灣:新世紀臺灣電影裏的臺灣新形象》(聯經出版)。《故宮90話:文化的政治力,從理解故宮開始》(典藏藝術家庭)、『何謂臺灣』(築摩新書)、『臺灣為何能防備新型冠狀病毒』(扶桑社新書)、『新中國論 臺灣香港以及習近平體制』(平凡社新書)等。官網:野嶋剛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