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環島」要輸出日本——自行車的日臺交流新里程碑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由地方首長帶頭的自行車運動掀起熱潮

緊接著,四國的四縣(愛媛縣、香川縣、德島縣、高知縣)也開始積極推動環島計畫,愛媛縣雖然有連結廣島的島波海道,這次則是配合四面環海的四國來規劃整體路線,環四國一周的距離大約1000公里,和臺灣相差無幾,而且今年成立的「環四國」的自行車推廣計畫,其名稱正是仿效臺灣的「環島」。由愛媛縣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在縣廳內設立自行車新文化推進室,規劃適合的自行車路線。

捷安特及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重視的是,地方自治單位的領導層是否能身體力行,自己也開始騎自行車,由知事或市長帶頭領先,大張旗鼓,才具有說服力。

攝影:野島剛

日本的行政組織通常按照部門區分,屬垂直分割體系,如果上位者缺乏領導能力,無法由上而下順利傳達執行指令的話,就連設置道路指標都可能會出現困難。

關於此,愛媛縣的中村時廣知事、滋賀縣的三日月大造知事以及守山市的宮本和宏市長等人,所屬的地方自治單位對於從臺灣吸取「環島」經驗相當熱中,本身也都是自行車愛好者。熱愛馬拉松的中村知事或是東京大學自行車社團出身的宮本市長都曾經到臺灣環島過。通過了「行政首長自己也騎自行車」的這一關之後,引領自治單位全體同心協力投入自行車路線的整備及推廣。

首長帶頭騎自行車的風潮在臺灣很常見。臺灣「環島1號線」是在前總統馬英九的任內開通,他本身也喜愛運動;現任臺北市長柯文哲更是花上一天的時間,從臺灣的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騎到最南端的的鵝鑾鼻燈塔,一口氣騎完長達500公里路程,完成了「一日雙塔」的艱鉅任務,受到臺灣社會的熱烈喝采。來自社會各界的鼓勵,能夠讓行政工作順利進行,也大為提升領導人的聲望。這樣的良性循環之下,容易催生出自行車的旅行熱潮。

下一頁: 車道整備、路線標示及補給站設置,仍有待改善

關鍵詞

日本 自行車 臺灣 國際交流 台湾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