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日本史——追尋皇太子「臺灣行啟」之旅

文化 臺灣香港

片倉佳史 [作者簡介]

走過臺灣各大主要城市

皇太子一行人於下午1點25分踏上臺灣的土地,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新元鹿之助就在基隆港車站前的棧橋上恭迎皇太子一行人,整隊人馬就這樣往車站走去,搭上特地為這天準備好的特別列車。

下午2點20分,一行人抵達臺北車站。海軍軍樂隊演奏日本國歌「君之代」歡迎駕臨,車站前被滌洗乾靜,還蓋了一座特別的奉迎門表達恭迎之意。一路上,恭迎大駕的團體與一般百姓把路旁擠得水洩不通,據說光這一天裡就吸引十多萬人特地前來迎接貴客。遙想臺北市人口當年約莫只有17萬人左右,由此可見人數有多驚人。

當時皇太子一行在臺北時的留宿地點為臺灣總督官邸,該建築如今更名為臺北賓館,做為迎賓之用。臺北賓館是目前臺灣政府指定的國定古蹟,年間開放數次供一般民眾參觀。

皇太子在臺北的留宿地,臺灣總督官邸(今之臺北賓館)(攝影:片倉佳史)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當年日方選了數種亞熱帶植物栽種在官邸庭院裡。由於當年瘧疾等各種疾病橫行,是故此舉是為了讓達官貴人不用前往鄉間都市,也能感受富臺灣味的南國風情之趣而特地安排的。

皇太子抵達臺北後首先造訪臺灣神社(新元久氏所藏)

皇太子一行人花兩天時間視察臺北市內,而後便轉赴臺中,火車上有臺灣總督田健治郎同行。途中行經桃園臺地之際,田健治郎也為皇太子解釋了農業用水道以及埤塘等地景。附帶一提,桃園臺地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埤塘密集地,而皇太子行啟臺灣時正逢桃園大圳(農業用灌概水路)施工途中,想來當時的解說應是加倍用心。直到今天,仍可以看到大量的埤塘存在此處,不但從臺灣高鐵的車窗向外即可望見,從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起降時也能將埤塘之姿收入眼底。

孩童前來迎接特別列車行經桃園車站的模樣(新元久氏所藏)

一行人在新竹車站下車,步入1913(大正2)年落成的車站大廳。車站大廳在設計上採用大量直線的德式巴洛克風格,和基隆與臺中並列,號稱臺灣的三大車站廳舍。新竹車站的風貌如今依舊,並和東京車站丸之內廳舍締結為姐妹車站。

新竹車站的車站大廳,是當年皇太子停留的車站中,唯一一座仍保持原貌的廳舍(攝影:片倉佳史)

下一頁: 前有新高山,故取名次高山

關鍵詞

鐵路 日本 臺灣 天皇 台湾 天皇

片倉佳史KATAKURA Yoshif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1969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就讀早稻田大學教育系時第一次到臺灣旅行。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福武書店(現在的倍樂生Benesse)。1997年開始正式在臺灣生活。從此,圍繞臺灣文化以及臺灣與日本的關係進行寫作、攝影。創作內容涉及地理、歷史、語言、交通、溫泉、時尚等多個領域,特別對日治時期的遺跡和鐵路有很深的造詣。主要著作有《臺灣日治時代遺跡》、《臺灣土地・日本表情》、《臺灣風景印-台湾・駅スタンプと風景印の旅》(玉山社)等。網站:臺灣特搜百貨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