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如何解釋「家裡蹲」的社會現象

社會

關口宏 [作者簡介]

「社會性家裡蹲」這個名詞,出現已將近快有20年了。但至今外界對於被社會邊緣化的這些人是過著怎樣的生活仍不甚瞭解。精神科醫生關口宏先生從事多年諮詢的工作與「家裡蹲」當事人及其家屬溝通,接下來的專訪他將為我們介紹其真實情況和社會現狀。

關鍵字是「羞恥」和「糾結」

「羞恥」和「糾結」是理解「家裡蹲」的關鍵字。「家裡蹲」當事人和普通人一樣,對自己不能出去工作深感羞恥,甚至覺得無法像大家一樣工作的自己是垃圾,一輩子都沒有資格獲得幸福。大部分「家裡蹲」覺得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待,對不起父母。

所謂「糾結」,就是無法走入社會的自己,和為此一直感到自責的自己,兩者在內心中天人交戰,陷入無法擺脫的狀態。很多「家裡蹲」說,希望就此消失,要是自己從來沒有被生出來該多好啊。其中有些人甚至痛苦到因此無法起床的地步。這種糾結的痛苦,會一直持續好多年,有的甚至是幾十年。

有些嚴重的案例裡,「家裡蹲」當事人除了上洗手間和洗澡之外,完全把自己關在自己的房間。吃飯也是等家裡人睡安穩之後的半夜裡,出來翻找冰箱裡的東西吃。雖然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但和家裡人完全不說話,極度恐懼與家人接觸。一位母親歎息道,自從她的孩子12歲變成「家裡蹲」之後,就再沒和孩子說過話,連孩子青春期變聲後的聲音都沒聽見過。

他們總是緊閉窗戶和窗簾,試圖消除自己在房間裡的氣息。為了不發出任何聲音,他們在看電視或電腦的時候也帶著耳機。走路也是躡手躡腳,防止出聲。有人不管酷暑還是寒冬都不開空調。大家大概能夠猜到是為什麼吧。不想因為使用空調而讓家人或鄰居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和行為,甚至認為自己沒有資格使用這些家電。在將這些處於如此痛苦狀態的人稱為「寵壞了的孩子」「懶鬼」之前,希望大家能夠更深入地去瞭解他們。

下一頁: 「必須工作」,但是「無法工作」

關鍵詞

就業 孤立 家裡蹲 孤立

關口宏SEKIGUCHI Hir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57年出生於橫濱市,現任精神科醫生。畢業於佐賀醫科大學。「文庫之心診所」院長。近期著作有《家裡蹲與“不登校”——挖掘心靈之井時》(講談社+α新書)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