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如何解釋「家裡蹲」的社會現象

社會

關口宏 [作者簡介]

「社會性家裡蹲」這個名詞,出現已將近快有20年了。但至今外界對於被社會邊緣化的這些人是過著怎樣的生活仍不甚瞭解。精神科醫生關口宏先生從事多年諮詢的工作與「家裡蹲」當事人及其家屬溝通,接下來的專訪他將為我們介紹其真實情況和社會現狀。

現今日本的年輕人很多開始陸續斷絕與社會聯繫。

他們和社會脫節,被稱作為「社會性家裡蹲」(以下簡稱「家裡蹲」)。但是,至今外界對於他們的真實狀況還尚未理解。「家裡蹲」的狀態、背景和緣由的經過都不同,甚至可說各式各樣。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我們會稱他為「家裡蹲」呢?

「家裡蹲」的定義如下:

①不工作,不上學

②沒有精神障礙

③與家人以外的其他人沒有任何交流,一直呆在自己家裡持續6個月以上

此定義中,最重要的是③。他們沒有一個朋友,完全孤立於社會,雖然身處於大都市卻很孤獨,並與社會毫無聯繫。

有一種說法認為,這種人在日本社會中有100萬人。100萬的「家裡蹲」當事人,再加上幾十年來與之共處的父母雙親200萬人,總數達到20歲以上人口的近3%,這是一個無法讓人忽視的數字,其實演變成重大的社會問題。但卻很多人對此社會問題毫無感到擔憂。

很多日本人把「家裡蹲」看作是不工作、依賴父母啃老的人,是「寵壞了的孩子」或「懶鬼」。我想先強調一點,其實沒有一個人是因為自己喜歡而選擇當「家裡蹲」的。如果只是「溺愛」或「懶惰」的問題,為何「家裡蹲」和他們的父母會如此痛苦不堪呢?

下一頁: 關鍵字是「羞恥」和「糾結」

關鍵詞

就業 孤立 家裡蹲 孤立

關口宏SEKIGUCHI Hir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57年出生於橫濱市,現任精神科醫生。畢業於佐賀醫科大學。「文庫之心診所」院長。近期著作有《家裡蹲與“不登校”——挖掘心靈之井時》(講談社+α新書)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