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香蕉」的黃金時代與日本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文化

大洞敦史 [作者簡介]

400年來不斷移入裁種改良的各式水果

臺灣這座島嶼在過往400年來,承受著一輪又一輪的外來勢力統治。在這之間,有無數的穀類、蔬菜、水果以及大量的觀葉植物,隨著當下的政權移植到當地栽培,也因著許多移民對家鄉味的眷戀而被帶來臺灣。此事一方面迫使臺灣的生態環境持續不斷承受著人工帶來的改變,另一方面也讓與人類生活直接相關的植物隨著時代變遷更形豐富。

1624年至1662年間的荷蘭統治時期,原產自印度的芒果(有著綠色果皮,較小的土芒果)、產自馬來西亞半島的蓮霧,以及美洲大陸原產的番茄、火龍果等水果,紛紛乘著大航海時代的浪頭被帶到臺灣。對了,番茄在臺灣被視為一種介於水果與蔬菜之間的食物。

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建立起鄭氏政權統治期以及1683年到1895年間的清領時期,由於清廷實施海禁政策,因此移植到臺灣的水果多為中國原產的品種,如梅、柿、桃、李、文旦、荔枝、龍眼等等。除此之外,還有香蕉(原產自馬來半島)、鳳梨與木瓜(原產自熱帶美洲)也都在此時流入。這些水果先是在中國福建、廣東一帶廣為栽培生根後,再經由移民之手帶到臺灣。

臺灣慣以「土芒果」與「土鳳梨」等方式來描述舊有的芒果與鳳梨品種,同時稱木瓜為「蕃木瓜」,稱芭樂為「蕃石榴」,「蕃茄」之稱也是如此。土的意思是「土生土長」,蕃則指「外來」之意。或許是因為芒果跟鳳梨都有數種品種,因而將最老的一種冠上「土」以和其他區別。然而,即便流入時期有所差距,仍舊無法改變這些水果其實都是外來物的事實。我們今天慣稱為「土鳳梨」的鳳梨其實叫做開英種,是日本統治時期為了製作水果罐頭而從夏威夷引進栽種的,清朝時代開始栽種的鳳梨則已經被開英種淘汰,如今幾乎絕跡。

下一頁: 名符其實的黃金果實「香蕉」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水果 台湾

大洞敦史DAIDO Atsu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84年生於東京,明治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畢業。2012年移居臺灣臺南市,蕎麥麵餐廳「洞蕎麥」經營5年後,設立「鶴恩翻譯社」。著書有《遊步臺南》(繁體書,皇冠文化)《臺灣環島―南風のスケッチ》,日譯書《フォルモサに吹く風》(福爾摩沙三族記)《君の心に刻んだ名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台湾 和製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記憶》(台湾老花磚的建築記憶)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