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蝴蝶大國」——世界矚目的臺灣自然生態

文化 臺灣香港

片倉佳史 [作者簡介]

為蝴蝶著迷的戰前少年

日治時代的臺灣,許多少年沉迷於「採集蝴蝶」。

尤其當時舊制中學的學生裡,有幾位一到假日就出門捕捉蝴蝶,對蝴蝶著迷的人物。那就是知名的臺南鄉土史研究者──故・黃天橫先生(1922~2016年),他曾經回憶在就讀臺南第一中學時,全班同學幾乎都把製作蝴蝶標本當作興趣。另一位則是將臺南時代的回憶寫成《鳳凰木の花散りぬ―なつかしき故郷、台湾、古都台南》(海鳥社;2011)(暫譯:凋零的鳳凰花-懷念的故鄉、臺灣、古都臺南)的作者──今林作夫(1923年~),他也提到當時為了採集夢寐以求的黃裳鳳蝶,只要一放假,就跑到原野或山裡到處找尋蝴蝶的蹤跡。

珠光鳳蝶(攝影:片倉佳史)

戰前,蝴蝶愛好者熱衷採集的蝴蝶品種之一為珠光鳳蝶。這種蝴蝶只棲息在臺灣東部離島的蘭嶼及菲律賓,在臺灣本島無法看到。而且,珠光鳳蝶有個別稱是「紅頭黃下鳳蝶」,「紅頭」的由來是因為日治時代的蘭嶼被稱作紅頭嶼的緣故。此外,在臺灣最南部的墾丁也可以看到黃裳鳳蝶,但是若要親眼目睹珠光鳳蝶的風采,只有前往蘭嶼才看得到。

珠光鳳蝶展翅時,寬度可達12cm,屬於大型蝶種,上翅是黑色,下翅是金色。下翅會因為太陽光線照射角度的不同,呈現螢光綠或是鈷藍色,而且飛行姿態非常優美,美到令人屏息。

珠光鳳蝶會飛越菲律賓海峽,聽說居住在蘭嶼的達悟族,在海洋上約2km遠的距離就能夠判別其身影。此外,白天時,飛行高度大多在10m上下,只有清晨或傍晚才會降到較低的位置。

令人遺憾的是,珠光鳳蝶因為濫捕及原生林的過度開發而瀕臨滅絕的危機。現在成為保育對象,在蘭嶼設置了保護區,廣泛種植珠光鳳蝶喜愛的朱槿植物。

被稱為蝴蝶之王的「寛尾鳳蝶」

臺灣蝴蝶裡,最有名的是寬尾鳳蝶,素有臺灣「國蝶」的封號(日本的國蝶是大紫蛺蝶)。日本的蝴蝶愛好者一聽到「臺灣」會立刻聯想到的就是這種蝴蝶,可見名聲之響亮!

原本蝴蝶的下翅尾部突起部分只有1條翅脈通過。但是,1932(昭和7)年7月,日籍教師鈴木利一在現今的宜蘭縣大同鄉,發現尾部有2條翅脈的蝴蝶。隔年,臺北帝國大學教授素木得一(1882~1970年)也到該地成功採集到寬尾鳳蝶。

1934(昭和9)年被登記為新品種,但是臺灣總督府把寬尾鳳蝶列入天然紀念生物名單,禁止採集,之後到戰爭結束為止,採集紀錄僅有6隻。到了戰後,很長一段時間仍沒有採集紀錄。昆蟲雜誌等甚至出現過已經滅絕的報導。雖然目前積極地進行生態保護和復育工作,數量增加緩慢,要遇到並沒有那麼容易,筆者到現在還不曾親眼目睹過。

此外,作家北杜夫(1927~2011年)的作品裡,有一部短篇小說《谿間にて》(1959年)(暫譯:在溪谷間)。小說裡描寫主角從山裡遇見的男子口中,聽到關於臺灣「夢幻蝴蝶」的故事,指的就是寬尾鳳蝶。

下一頁: 「發現」蝴蝶的日本人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蝴蝶 台湾 日本

片倉佳史KATAKURA Yoshif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1969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就讀早稻田大學教育系時第一次到臺灣旅行。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福武書店(現在的倍樂生Benesse)。1997年開始正式在臺灣生活。從此,圍繞臺灣文化以及臺灣與日本的關係進行寫作、攝影。創作內容涉及地理、歷史、語言、交通、溫泉、時尚等多個領域,特別對日治時期的遺跡和鐵路有很深的造詣。主要著作有《臺灣日治時代遺跡》、《臺灣土地・日本表情》、《臺灣風景印-台湾・駅スタンプと風景印の旅》(玉山社)等。網站:臺灣特搜百貨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