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蓮舫的「雙重國籍」問題探討在日臺灣人的困境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2016年8月,投入民進黨(日本)黨魁選舉的蓮舫,被質疑持有日本和臺灣(中華民國)「雙重國籍」,在日本的網路上掀起熱烈討論。之後,進入9月,蓮舫表示「仍有臺灣籍」,已經辦理脫離「臺灣籍」的手續,也明確表示選擇了日本國籍。然而,在網路上對蓮舫的批判卻不肯善罷甘休,進入今年7月,蓮舫為了證明自己選擇了日本國籍,公開自身的戶籍謄本。此舉反而引來了部分聲浪,認為「對於父母親是外國籍的人士而言是不良示範」。

追根究柢,日本和臺灣的「雙重國籍」是如何產生的呢?蓮舫的「雙重國籍」問題背後,有著臺灣人曾經是「日本人」的過去,以及1972年的臺日斷交讓多少在日本的中華民國國籍持有者對自身的去留感到迷惘等的歷史脈絡。儘管如此,蓮舫本人或是熱衷此爭議的日本人(包括臺灣的媒體),幾乎沒有人提到錯綜複雜的臺日歷史背景。

網路錯誤情報的蔓延

今年7月,蓮舫公開了自身的戶籍謄本、國籍喪失許可證、1980年代持有的中華民國護照影本等資料。然而,蓮舫的護照上蓋著「中華民國駐韓大使館(京)」的印章,導致網路上出現各種蓮舫出身的臆測。

「中華民國駐韓大使館」是發行護照給蓮舫的機關。1980年代,旅居海外的中華民國國民的護照都是在外公館(外交領事辦事處)發行的,而非臺灣的外交部。近年,在海外申請中華民國護照,才全都改由外交部發行。事實上2000年代左右以前,例如居住大阪的中華民國國民申請中華民國護照時,護照的「發照機關」記載的是「臺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

再回溯到1980年代,當時中華民國和大韓民國之間仍有邦交,居住日本的中華民國國民若是申請護照的話,是由韓國的中華民國大使館代理發行。因此,蓮舫的護照上出現「中華民國駐韓大使館(京)」的印章,純粹是這樣的理由罷了。

但網路上卻將此印章作為「根據」,流傳著「蓮舫是韓國華僑」、或是「蓮舫是擁有韓國籍的中國華僑」等的謠言,甚至有網友認為「關於這一點令人難以理解,蓮舫應該對日本國民說明。」

當然,沒有必要對網路上的謠言一一解釋澄清,只是蓮舫的「雙重國籍」問題,不只是日本國籍法的問題,其中也牽扯著錯綜複雜的戰後東亞的國際情勢問題,甚至連「雙重國籍」的當事者本人,要鉅細靡遺地解釋「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是相當困難的。

下一頁: 「雙重『國』籍」的癥結何在?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民進黨 國籍 台湾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