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到臺灣的日本「昭和歌謠」

文化 臺灣香港

大洞敦史 [作者簡介]

融入生活的卡拉OK文化

定居臺南生活至今已經5年。之前一直生活在日本的大都會,在都市生活的種種壓力下,周遭盡是咬著牙一天過一天的人,於是開始思考什麼樣的城市才能讓人們過得幸福。隱隱感覺「南方」會有答案,於是到沖繩去學三線;在臺北與當地的學生深入交流,之後不經意晃到了臺南,直覺這裡有我要的答案。

研究所畢業後即移居臺南,偶爾會在人前手彈三線唱著沖繩歌曲或臺語歌。整體來說,觀眾的年齡越大越受到歡迎。目前在臺南經營小小的蕎麥麵店。只要有年長的客人來,即便再忙也會在廳裡來個兩、三曲像是「花」、「淚光閃閃」、三橋美智也的臺灣版「黄昏的故鄉」這樣耳熟能詳的曲子。

臺灣的卡拉OK文化真的是百花爭妍。公園裡、道教的廟裡、市民文化館等只要有老人家聚集的地方,就能看到露天唱卡拉OK的人。樹蔭下、遮陽傘下設置了小小映像管電視與卡拉OK器材,只要投10元臺幣就能點歌。周圍再放個幾張紅色的塑膠椅,便是即興的小型演唱會。

現代人的歌唱文化轉為封閉。唱卡拉OK時在包廂空間裡,只跟認識的人歡樂。甚至還有一人獨樂的卡拉OK專門店。在臺灣,共享卡拉OK的SNS也很受歡迎,可以說這是一種在自己房間裡獨自歡唱的卡拉OK了。雖然有其樂趣,不過看過露天下悠悠自得唱著歌的樣子後,深深感覺還是老人家懂得生活的樂趣。

道教的廟會或結婚喜宴,以及在路旁設宴的「流水席」,也常常設有卡拉OK的舞臺。喜歡唱歌的人總是在臺下虎視眈眈地環伺著自己上場的機會。

賣藥或健康食品的促銷電視節目裡也會在節目之間穿插卡拉OK的影片。還有接受電話點歌的互動頻道。自家裡擁有卡拉OK機組的家庭也不少,不過通常住家的牆壁隔音都很差,經常是與鄰居紛爭的導火線。

觀光巴士當然也少不了卡拉OK。出發時總會先來首臺語歌「快樂的出帆」的大合唱,車內不時傳來此起彼落的歌唱聲。

NHK的「揚聲歌唱」也來過臺灣。311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約7個月的2011年10月,在臺北國父紀念館錄製了節目。身著和服的臺灣業餘歌手們在兩千名的觀眾前大方展現歌藝。

下一頁: 愈禁愈流行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臺南 歌謠 台湾 昭和

大洞敦史DAIDO Atsu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84年生於東京,明治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畢業。2012年移居臺灣臺南市,蕎麥麵餐廳「洞蕎麥」經營5年後,設立「鶴恩翻譯社」。著書有《遊步臺南》(繁體書,皇冠文化)《臺灣環島―南風のスケッチ》,日譯書《フォルモサに吹く風》(福爾摩沙三族記)《君の心に刻んだ名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台湾 和製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記憶》(台湾老花磚的建築記憶)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