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熊楠:突破日本人潛力極限之人

文化

中澤新一 [作者簡介]

今年是博物學家、生物學家、民俗學家南方熊楠誕辰150週年。日本各地舉辦了討論熊楠思想的論壇活動,並且出版了許多相關書籍,介紹他在知識領域獨樹一幟的背後故事。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這位試圖超越以西歐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傳統學問的「知識巨人」的偉岸形象。

宗教與科學邂逅產生的獨特世界

南方熊楠生於和歌山縣。該縣古時候被稱為紀州,地處伸向太平洋的半島,得益於溫暖洋流的滋養,層疊的群山之上覆蓋著茂密的亞熱帶植物。這裡自古就被稱為亡者靈魂聚集的「幽隱之地」,建有許多具有宗教色彩的靈場。居民們都是善男信女,對寄居在神社森林中的神明篤信彌深。

熊楠記錄的菌類圖譜。採集的菌類配有色彩豔麗的精細寫生圖

在和歌山市經營五金器具生意的南方家誕下一名男嬰,家人帶著這名男嬰前往位於海南市的藤白神社參拜,得到了神主賜名。這座神社裡有一個熊野神寄居的子守楠神社,生長著一棵巨大的楠木,據此取一個「楠」字,加上這個孩子身體孱弱,為了祈求森林之神賜予神力,又取一個「熊」字,由此命名為「熊楠」。熊楠從小就明白大人給自己取的名字具有深刻的神話意味。

通過自己的名字,少年時代的南方直觀地感受到了動植物世界與自己的深厚淵源。動植物的生存模式和人類的生存模式沒有根本區別,兩者在生命的深層意義上是彼此相通的——他的心中似乎已經有了這種直觀感覺。這種直覺也可以稱作「萬物有靈泛神論」,雖然在傳統上是日本人世界觀中具有共性的思維模式,但熊楠通過學問和社會實踐將之昇華為了明確的學術思想。

1901年在和歌山與相識於英國倫敦的孫文重逢。後排左起為熊楠、翻譯溫炳臣,前排左起為熊楠弟弟常楠、孫文、常楠長子常太郎、弟弟楠次郎

19歲時,由於沒有通過東大預科學校(現在的東京大學教養系)的期中考試,熊楠懷著大志遠赴美國。進入密西根州立農業大學,但不久後退學,開始專注於採集和觀察動植物。他前往古巴採集地衣類植物,發現了新物種。1892年9月前往英國。次年向《自然》雜誌投去題為《遠東的星座》的論文,得到了認可,開始出入大英博物館,讀遍了考古學、人類學、宗教學等領域的藏書。結識東方學者狄肯斯後,獲得了一份在大英博物館負責編纂東方圖書目錄的工作。

這一時期,南方熊楠不斷在《自然》等學術雜誌上發表內容新穎的論文,逐漸成為了在英國知識階層小有名氣的人物,而1898年在博物館內發生的一起打人事件改變了他的命運。儘管是被一個英國人對日本人的侮辱性歧視言論激怒而動手,但第2年還是受到了禁止出入博物館的處分。因為這一事件,他在時隔14年後回到了日本。此時,他的父母均已過世。

右側是《自然》雜誌,中間是熊楠多次以英文論文投稿的《Notes & Queries》雜誌,左邊是配有精美插圖、篇幅長達52卷的《倫敦摘記》

下一頁: 超越近代科學的思想

關鍵詞

神社 科學 宗教

中澤新一NAKAZAWA Shinic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50年生於山梨縣。思想家、人類學家。現任明治大學野生科學研究所所長。曾赴西藏研習佛學,回國後規劃、開闢了著眼於人類所有思想活動的研究領域——精神考古學。著作有《西藏的莫札特》《森林的巴羅克》《PHILOSOPHIA JAPONICA》《Earth Diver》《Cahier Sauvage》系列、《藝術人類學》《野生的科學》《大阪 Earth Diver》等。近期作品有《熊楠的星之時間》《潛入俳句之海》。多年的研究成績深受好評,2016年5月榮獲第26屆南方熊楠獎(人文類)。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