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臺灣化」將走至何處?

政治外交 社會 文化 臺灣香港

「香港認同」的抬頭

然而在香港,雨傘運動前後興起的與生俱來之「香港認同」的運動,催生了許多被稱為「本土派」的年輕人,他們抱持「香港是香港,和中國不同」的堅定信念。雖說和持有「既是香港人,也是中國人」想法的中年以上人群同樣追求民主,但他們的方向和趨勢則已大不相同了。

對於香港社會的「臺灣化」現象,以時機點來說,剛好是和中國習近平政權的登場同時開始的。習近平提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應該成為這一重任之重要兩翼的臺灣和香港,卻漸漸形成了一股「對中國說不」的力量,可謂頗具諷刺意味。究其原因,習近平政權對外態度強硬,而針對香港和臺灣的需求,與先前的胡錦濤政權相比,則些許缺乏敏銳度,這樣的政治手法,無疑影響到各個方向。至少可以說,對於長期以來呼吸著「民主」和「自由」空氣的人來說,以銅鑼灣書店失蹤案為代表的情況似乎越來越遠離自己,可以說已經無法認同為「祖國」了。

下一頁: 親中派人士,擔心天安門事件漸被忘卻

關鍵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 蔡英文 國民黨 習近平 臺灣 中華民國 香港 太陽花學運 民進黨 雨傘革命 野嶋剛 梁振英 特別行政區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