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臺灣化」將走至何處?

政治外交 社會 文化 臺灣香港

野島剛 [作者簡介]

臺灣的民主化、本土化學者相繼赴港訪問

香港和臺灣接近的直接要因,是2014年發生的臺灣太陽花學生運動和香港的雨傘運動──兩個由年輕人和市民群起響應的民眾運動。就運動來看,臺灣獲得了勝利,香港卻以失敗告終,在結果上形成對比。然而,這樣的體驗,有著十二分的強力去催生雙方年輕人和市民之間的團結意識。早幾個月發起的太陽花運動刺激了香港的年輕人,甚至在雨傘運動期間,有很多參與了臺灣太陽花運動的領導者赴港聲援,並分享學運經驗。同時,面對香港的敗北,臺灣社會也衍生出流行語「今日的香港,明日的臺灣」,它成為向社會申訴併入中國之風險的主要論據。

另有一點,或具諷刺意義。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為了因應對華貿易的需要,學校教育開始推廣「普通話(北京話)」,令香港人的普通話能力大幅提升。這樣一來,當臺灣人和香港人交流時,帶些臺灣國語口音的中文和帶些廣東腔的中文,你來我往、變得溝通無礙。換言之,消除了語言隔閡,也大幅提高了臺灣和香港攜手合作的空間。

今年3月底,臺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後太陽花與雨傘運動之臺港社會政治轉變比較研討會」上,臺灣和香港的專家學者及民運人士操相同的語言交流,彼此互相介紹各自的社會情形,氣氛融洽熱絡。不由讓人想像,如果時間倒退10年的話會是怎樣的情形。雙方的談話或者需要交雜些英文,或者會為香港人差勁的「普通話」弄得一頭霧水,場面可能會非常尷尬。並且,這場研討會,主要的議題也是本土化和對華關係層面上出現的「香港和臺灣的接近性」。據說研究臺灣民主化和本土化理論的學者不斷接到訪問香港的邀請,之前臺灣總統大選期間,還有大批香港民主派、本土派的成員來到臺灣觀摩,並為民進黨獲得了壓倒性勝利而歡欣鼓舞。

下一頁: 「天然獨」在香港出現

關鍵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 蔡英文 國民黨 習近平 臺灣 中華民國 香港 太陽花學運 民進黨 雨傘革命 野嶋剛 梁振英 特別行政區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新聞工作者。大東文化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68年生。上智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在讀期間,曾赴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留學。199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後留學於中國廈門大學。曾任新加坡分社長、臺北分社長、國際編輯部副部長。「朝日新聞中文網」創辦人兼總編。2016年4月開始成為自由媒體人。不僅擅長現代中華圈的政治文化報導,還以徹底的歷史問題採訪而聞名。著書有《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出版)、《銀幕上的新臺灣:新世紀臺灣電影裏的臺灣新形象》(聯經出版)。《故宮90話:文化的政治力,從理解故宮開始》(典藏藝術家庭)、『何謂臺灣』(築摩新書)、『臺灣為何能防備新型冠狀病毒』(扶桑社新書)、『新中國論 臺灣香港以及習近平體制』(平凡社新書)等。官網:野嶋剛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