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將走向何方:多樣化?還是虛擬化?

社會 文化

山田昌弘 [作者簡介]

無法擺脫「性別角色分工型家庭」的日本

在日本,從戰後到經濟高速發展期的這段工業化時期,「性別角色分工型家庭」得到普及。而且,在度過了石油危機後,直到1992年泡沫經濟破滅,男性的就業非常穩定,很多年輕人都可組建「夫主外、妻主內」的家庭。

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全球化的浪潮,衝擊了日本男性穩定的就業環境。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年輕人中

非正規就業者

增加,正式員工薪水的增幅縮小。能撫養妻子兒女並過上富裕生活的男性比例與歐美一樣呈下降趨勢。

不過在日本,生活方式革命所帶來的影響非常有限,家庭的多樣化沒有其他已開發國家進展得迅速。

首先我們來看女性走向職場的情況。女性員工確實有增加,但育兒期女性成為全職主婦的比例在已開發國家中居高。而且有工作的已婚女性,其3分之2為小時工。結果是大部分夫妻依靠丈夫的收入維持生活,「性別角色分工型家庭」的根基沒有瓦解。

下一頁: 不太需要戀人

關鍵詞

家庭 多樣化 女僕咖啡店 虛擬 角色分工 經濟差距 獨身 單身

山田昌弘YAMADA Masahiro簡介與署名文章

1957年生於東京。1986年,獲取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自2008年4月起任中央大學文學系教授。專業為家庭社會學、情感社會學及性別論。著作有:《單身寄生族的時代》(築摩新書,1999年)、《少子社會日本 另一種差距的走向》(岩波書店,2007年)及《家庭難民》(朝日新聞出版社,2016年)《底層的競爭》(朝日新書,2017年)、《少子化對策在日本為何失敗》(光文社新書,2020年)、《新型差距社會》(朝日新書,2021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