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暗處的孩子—「居所不明的兒童」與兒童虐待問題

社會

在少子化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的日本,孩子的「成長」正受到威脅,尤其是兒童虐待的事件明顯增加。全國的兒童相談所在2014年度處理的兒童虐待件數約8萬9000件,與開始統計的1990年度相比,足足增加了80倍之多。在電視或報紙上,悲慘的新聞不絕於耳,水面下不容易被報導的問題正在發生。那就是孩子從學校、家庭或地區「消失」的問題。

「消失」的孩子去了哪裡

消失的孩子,在正式場合上被稱為「居所不明兒童」,主要是指從原本居住的地區、家庭,或者是就讀的學校消失,無法確認之後行蹤的孩子們。

日本文部科學省(教育部)每年實施的「學校基本調査」,會針對居所不明的兒童進行調查並統計。在調査裡面,只留下住民票(*1)資料,但1年以上無法確認行蹤的日本國籍兒童(小學生及中學生)被歸類為「1年以上居所不明者」。這項調査始於1961年,至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以上,這段期間被通報的行蹤不明者,累計人數多達約2萬4000人。

那麼,這些行蹤或生活實況不明的孩子們,人在哪裡,又在做些什麼呢。關鍵的部分,完全處於不明朗的狀態。

(*1) ^ 住民票是由市區町村單位所製作而成。記載著每一位在各市町村的居住者的住址、姓名、生年月日等記錄。

下一頁: 11歲淪為「遊民」的少年

關鍵詞

生活保護 貧困 家庭暴力 兒童虐待 DV 遊民 福祉 兒童相談所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