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心懷望鄉之念——灣生與臺灣

政治外交 社會 文化 臺灣香港

片倉佳史 [作者簡介]

灣生的人們如何訴說臺灣

我持續對這些灣生進行了調查採訪。人們普遍認為灣生的居住地除了東京和關西之外,最多的就是以九州為代表的西日本地區。但基本上他們分布在日本全國各地。

我個人的印象中,無論哪個地區的灣生,他們的大學入學率都很高,有很多人活躍在各個領域。究其原因,可以認為是因為臺灣的教育水準很高的緣故。日本統治下的臺灣,內地人與本島人之間存在著教育上的差距,很長時間內,初等教育機構分為內地人上的尋常小學校(普通小學)和本島人上的公學校。當然,還有很多優惠措施,保證內地人在升入舊制中學以上的中高等教育方面也享有明顯的有利條件。

另外,公務員擁有外地補貼(據說是「六成加俸」),較本島人薪資待遇差距很大。當然也有例外,但總體來說富裕的家庭較多是事實,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接受教育。

不過,我也採訪到不同的聲音。那就是,撤回日本以後,灣生沒有像樣的安身之處,大家都處於一種艱苦的境地,如果不努力就無法生存下去。由於歸國而初次踏上日本土地的人,無論在哪個地方都有很多,對於在不熟悉的地方生活,沒有任何根基的灣生來說,都面臨了重重困難。

於是,灣生們越來越多地自己相互鼓勵,漸漸形成了自己的聯繫網。特別是在地方城市生活的灣生,很多被當作外來者區別對待,訴說自己懊惱心情的人不在少數。灣生的出人頭地大都是在忍耐這種難堪狀況下發奮圖強的結果。而總是在支撐他們的支柱就是美麗的故鄉、臺灣。

2015年8月2日舉行的悼念巴士海峽戰歿者慰靈祭奠活動。除戰歿者家屬之外,還可見到許多多桑世代的臺灣人和灣生參加此次活動

配合閱讀:「被遺忘的戰歿者」——巴士海峽慰靈祭奠活動

下一頁: 迎接戰後70年──灣生們的今天

關鍵詞

鐵路 臺灣 日治時代 日據時代 灣生 岡部茂 日本統治時期 日語一代 片倉佳史 建成小學校 臺灣協會 灣生回家 多桑世代

片倉佳史KATAKURA Yoshif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1969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就讀早稻田大學教育系時第一次到臺灣旅行。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福武書店(現在的倍樂生Benesse)。1997年開始正式在臺灣生活。從此,圍繞臺灣文化以及臺灣與日本的關係進行寫作、攝影。創作內容涉及地理、歷史、語言、交通、溫泉、時尚等多個領域,特別對日治時期的遺跡和鐵路有很深的造詣。主要著作有《臺灣日治時代遺跡》、《臺灣土地・日本表情》、《臺灣風景印-台湾・駅スタンプと風景印の旅》(玉山社)等。網站:臺灣特搜百貨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