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戰歿者」——巴士海峽慰靈祭奠活動

政治外交 社會 文化

門田隆將 [作者簡介]

在10萬人殞命的巴士海峽舉辦的大規模祭奠活動

2015年8月2日上午11點半——

潮音寺位於臺灣最南端的屏東縣貓鼻頭。在這裏,為巴士海峽戰歿者舉辦的超度誦經儀式開始了。當是時,一直鬧哄哄的空氣突然安靜下來,不僅僅是參加者,就連陽光、樹木以及風,都像在側耳傾聽。這裏形成了一個神奇的空間。

我的頭腦中千頭萬緒,靜寂中誦經聲一直流淌進我的心靈深處。

碧空萬里無雲。在攝氏40度左右的臺灣最南端,戰後首次為巴士海峽戰歿者舉行了大規模的慰靈祭奠活動——「戰後70週年巴士海峽戰歿者慰靈祭」。

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末期,美國在巴士海峽部署實施潛水艇「狼群戰術」。為阻止日本輸送兵員和物資,在該海域襲擊向南方航行的日本運輸船隻。從1943年至1944年再到1945年,戰鬥日益慘烈。日本運輸船在航向南方途中前仆後繼般地被擊沉。慢慢地,這個海峽被稱作「魔鬼海峽」、「運輸船墓地」。

但是,雖然喪失了制海權,日本仍然強行繼續執行運輸作戰任務。「巴士」指代甚至包括延伸進太平洋和南支那海的這片廣闊海域。在巴士海峽的戰歿者,最終高達「10萬人」這一驚人的數字。

死難者的精確數字到如今也還不清楚。因此慰靈祭奠活動也只是小規模地舉辦,有時在海上有時在臺灣。但是,這次是戰後70年來首次舉行的大規模慰靈祭奠活動。

去年10月,我寫的一本描寫發生在這個海峽的悲劇的戰爭紀實文學作品《慟哭的海峽》出版了。該紀實文學作品以兩位人物為中心展開描寫。其中一位是獨立步兵第十三聯隊通信兵中島秀次(2013年10月以92歲高齡去世)。他在巴士海峽漂流了12天之後奇蹟般地獲救,二戰結束36年之後他創辦了潮音寺。另一位是漫畫《麵包超人》作者柳瀨嵩的弟弟,在巴士海峽戰死的海軍少尉柳瀨千尋(1944年12月死去,時年23歲)。

下一頁: 發狂而死的戰友們

關鍵詞

日本 福島第一核電廠 臺灣 吉田昌郎 門田隆將 太平洋戰爭 巴士海峽 潮音寺 中島秀次 柳瀨千尋 柳瀨嵩 麵包超人 玉津丸 吳竹 吉田宗雄 吉田宗利 慟哭的海峽 為義捐命 根本博

門田隆將KADOTA Ryūshō簡介與署名文章

紀實文學作家。出生於1958年。從中央大學法學系畢業後,進入新潮社工作。在《週刊新潮》編輯部先後做過記者、編輯等職位,2008年4月辭職後成為自由作家。主要著有《為義捐命:拯救台灣的日本影武者根本博》(集英社,2010年,獲山本七平獎)、《見過死亡深淵的人——福島核電廠員工奮戰500天紀實》(PHP研究所,2012年)以及《慟哭的海峽》(角川書店,2014年)以及『湯德章:不該被遺忘的正義與勇氣』(角川書店,玉山社/2016年)等。門田隆將的網站:http://www.kadotaryusho.com/index.html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