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首相在美國國會演講中展示的歷史認識與日本的選擇

政治外交

鈴木美勝 [作者簡介]

在歷史認識方面的對美融合

對決、和解,然後建立起友情情誼的「朋友」為度過危機而向未來發起挑戰,這完全是美國人喜歡的故事情節。「曾經激戰的敵人成為了交心的朋友」——在提及日美激烈戰鬥過的硫磺島時,安倍首相加入了一個小插曲,他指著聽眾席,介紹了曾率領一個中隊登陸硫磺島的美國海軍大尉(當時)與指揮日本軍隊實施防禦戰的栗林忠道大將之孫新藤義孝已經握手言和的事情,安倍的演講給美國國會議員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除了廣島、長崎遭原子彈轟炸等問題外,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方面(日美戰爭)的了斷(處理方法),演講展示了雙方的「乾脆痛快」。安倍首相用這種形式來證明兩國基本上在戰時和戰後的歷史認識上取得了共識,換句話說,這是最近不再公然提出「擺脫戰後體制」、事實上已經將此封印的首相在歷史認識方面尋求「對美融合」的表達。

綜合以上情況,議員們對將最大重心放在了「對未來的希望」這個章節的安倍演講給予的稱讚聲中恐怕帶有以下的含義。

日本的首相向作為美國國民代表的議員承諾,高舉基於國際協調主義的「積極和平主義」旗幟的日本與擁有共同價值觀的美國之間具有情感情誼,日本將通過這種情誼在國際社會上發揮作用。

若將安倍首相的這種表態與日美首腦會談上的成果——「昔日的敵對國成為如今的堅定同盟國」,作為「展現出和解力量的典範」是「並非僅憑國境加以定義的」「擁有全球射程的同盟」(日美聯合聲明願景聲明)——綜合起來加以思考,那麼意味著日本已經宣誓:在目前這個世界史的分岔路口,自己將堅決站在美國一方。

這就是立於歷史分岔路口的首相,在追憶58年前岸信介演講的同時向國內外展示出的決斷。

已經寫好的「戰後70年談話的序章」 

在戰後70年的今年,從參拜伊勢神宮後的年初記者會開始,經過在聯合國創立70週年紀念論壇、萬隆會議60週年首腦會議等活動中的演講,安倍首相圍繞安倍談話的思想和歷史認識的對外宣傳工作通過美國國會演講跨越了一座高峰。今後,人們的關注目光會轉移到,基於戰後70年談話相關有識之士懇談會報告,首相將會在8月15日(終戰紀念日)發表怎樣的談話這個問題上,儘管其內容依然會堅持面向未來的基調,但除了戰後的評價外,恐怕也不可能不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另一個側面,即針對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洲地區的戰爭的歷史認識。雖然安倍的國會演講給美國國會議員以及華盛頓的日本問題專家留下了良好印象,但真正的評價或許必須結合8月15日安倍談話才能整體給出。

標題圖片:安倍晉三首相(右)與歐巴馬總統走出林肯紀念堂(圖片提供:AP/Aflo)

關鍵詞

安倍晉三 日美同盟 歐巴馬 訪美 谷口智彥 岸信介 安倍首相 日美首腦會談 戰後70年談話 國會演講 美國國會 硫磺島 戰後體制 日美聯合聲明

鈴木美勝SUZUKI Yoshikatsu簡介與署名文章

記者,日本國際論壇首席研究。早稻田大學政經系畢業後,進入時事通信社。歷任政治部、華盛頓特派員、紐約總局局長等。《外交》前總編兼解說委員後任現職。兼任富士通FSC客座研究員。著書有《日本的戰略外交》(筑摩新書)、《北方領土談判史》(筑摩新書)、《政治交流概論》(共著,MINERVA書房)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