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友和「生活保護」——從橫濱的壽町看到的日本

社會

在壽町,領取救濟金者占八成

2013年在壽町參加「越冬鬥爭」(*1)活動的筆者(左)

除了《自立支援法》外,另一個街友減少的重要因素,就是受到「生活保護」(*2)的人員增加了。「生活保護」是日本社會保障中的一個重要救濟措施,它是根據日本國憲法第25條——「全體國民都享有健康和文化的最低限度生活的權利」而制定的。

過去生活在「Doya街」的人們,常會被有關方面以居無定所為由而拒絕支付生活救濟金。但生活保護法中沒有這樣的規定,它是各地政府獨自制定的方針,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頗具諷刺意義的狀況,即最需要得到福祉關懷的人們,甚至連救濟金申請都無法辦理。

於是,以壽日薪工作工會為中心組成了「保證衣食住!爭取生存權壽之會」這個組織,積極採取措施,推動有關部門在90年代中期取消了領取救濟金需有永久居住地的前提條件。這樣一來,領取救濟金的人員大幅增加。生活在壽町簡陋旅館裏的大約6,500人中,20年前幾乎都是從事日薪工作的勞動者;而如今,他們當中八成以上都依靠救濟金生活。

(*1) ^ 年末年初在貧民區展開的一系列活動,並不乏帶有一些政治色彩。具體包括遊行、救濟、文化義演、義診以及維護過年安全秩序的自願巡邏等——譯註。

(*2) ^ 日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種對各種弱勢群體直接發給金錢的社會福利,資金一半由地方政府列入財政預算,另一半中央支付——譯註。

下一頁: 福利制度與財政赤字的兩難困境

關鍵詞

生活保護 街友 壽町 Doya街 釜崎 山谷 自立支援法 貧民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