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東京奧運50年,歷史與展望

政治外交 社會

戰敗十九年,秋日裏的那一天,分外晴朗而美妙

1964年10月10日,第18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東京開幕。《奧林匹克憲章》規定,由東道主國家元首宣布奧運開幕,而東京奧運則應國際奧委會(IOC)主席布倫戴奇(Avery Brundage)的要求,由昭和天皇謹致開幕。天皇陛下退席時,奏響起當時日本著名作曲家黛敏郎的電子音樂,新舊交織,體現出時代的新氣象。

那一天的東京,天高雲淡,碧空如洗,進行實況轉播的播音員對此精彩地描述說,「猶如一攬了全世界的藍天」,讓你無法相信前一天晚上曾經暴雨傾盆。我們這些大會工作人員永遠不會忘記,正是這一望無盡的萬里晴空,成為引導為期15天的大會走向成功的一大因素,令東京奧運在歷史上留下了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

因美軍的空襲及艦炮射擊,日本全國的主要城市幾乎都化為一片廢墟。然而此後僅僅9年,日本便於1960年提出申辦奧運,雖然落選,但隨後再次申請並成功獲得1964年奧運的主辦權,戰敗後第19年,舉辦了由94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東京奧運,並贏得了時任IOC主席布倫戴奇「出色地舉辦了一屆最成功的奧運」的評價。

時任IOC主席布倫戴奇視察東京奧運場館(左三)(圖片提供:時事通信社)

此後將近半個世紀過去了。2013年9月13日,日本申辦2020年東京奧運成功,舉國上下為之一片歡騰。然而遺憾的是,奧運申辦成功一年有餘,當時的激動和興奮,如今甚或給人一種「煙消雲散何處尋」之感。人們對6年後奧運的關心度變得淡漠了,準備工作好歹不過剛剛就緒而已。我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大原因,在於組委會至今無法明確此屆奧運的構想以及它將傳播的哲學理念,既沒有凝聚起人們的夢想,也沒有充分集結立意創見。

50年前的奧運,其理念是向世界展示日本的「戰後重建」及「科技先進國家」,我本人期待,藉2020年奧運之機,突出強調「和平」、「和諧」、「合作」,使之成為向世界展示日本的一個舞台。

東京,此前曾三次成功申奧

東京第一次申奧成功是1936年。在柏林奧運期間舉行的IOC全會上,通過投票表決,東京獲得了四年後的1940年第1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1938年召開的開羅IOC全會還做出了在札幌舉行冬季奧運的決定。這本該是在亞洲、在有色人種國家首次召開的夏季和冬季奧運。

但是,日本已經深陷於中國大陸的戰爭,鋼鐵等主要軍需物資呈現不足,軍方首先開口稱「無法排騎兵軍官參加馬術比賽」。當時,馬術比賽是各國騎兵將校之間的展開的比賽,女子也被拒之門外。因而,這無異於是宣布馬術比賽無法在日本舉行。結果到1938年秋,主管部門厚生省向主辦城市東京發出應該辭退的通知,就這樣放棄了奧運主辦權。在東京、札幌夏、冬奧運的申辦中歷盡千辛萬苦的有關人士無不珠淚偷彈,吞聲飲泣。

而候補地赫爾辛基(Helsinki),因「冬季戰爭」(第一次蘇聯和芬蘭的戰爭)也辭退了主辦權,使第十二屆奧運成為烏有。1944年預定在倫敦舉行的奧運,則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事正酣而作罷。

下一頁: 夢見來自奧林匹亞的聖火接力

關鍵詞

東京 歷史 體育 東京奧運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