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與日本的味覺邂逅

社會 文化

細田晴子 [作者簡介]

西班牙巧克力與日本口味

2月14日的情人節,很多人會送巧克力。巧克力原本起源於中部美洲(指今天的墨西哥及中美西北部,古代文明發達的地區)。科爾蒂斯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將可可樹帶回本國西班牙,之後傳遍歐洲。

近年在日本,購買高級巧克力來犒勞自己的女性增多,除了法國、比利時的巧克力之外,西班牙的巧克力也打入市場。西班牙巧克力,有的像日本零食甜點中跳跳糖般的巧克力、有咖哩味、番紅花味、黑松露味、龍舌蘭酒味的巧克力,甚至還有適合日本人口味的醬油味、山葵味巧克力,形形色色,種類繁多。

西班牙人與日本味覺的邂逅

西班牙人邂逅日本味覺並開發出的新產品,不僅限於巧克力。在全世界的廚師、饕客中享負盛名的西班牙鬥牛犬餐廳餐廳主廚、廚藝界的精神領袖費蘭•阿德里亞訪日時,受到香橙、葛等食材以及著名的東京特產人形燒等日式糕點的啟發,把它們帶了回去。他在自己的烹飪中吸收了日餐的技法、食材,還有和紙等日本元素,創製了可調動起老饕們視覺、嗅覺和触覺(口感)的回味無窮的菜餚。還於去年7月,他還在日本食品協調員的協助下,推出了岩手產酒糟冰淇淋蛋捲、青森產黑蒜糖漬栗子等利用東北地區物產製作的食品。

在他的廚房裡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見習學生。他的廚房、工房,或更準確地應該說是他的科學實驗室的情形,還被德國拍成了紀錄影片。這樣,他的種種嘗試被廣泛介紹到各個國家,於是在各地都可享用到來自日餐靈感的新式菜餚了。

五感的文化交流

費蘭・阿德里亞說,感性和品味的能力是無法學的。也就是說味覺不發達就做不出奇珍異饈。相反,即便是嶄新的食材,也能為味覺發達的人們所接受並得到推廣。

不論是從前還是今天,西班牙人始終果敢地向味覺的未知領域挑戰,並傳播到世界各地。世界著名的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說:“如果是具備當地風格和韻味的高水準音樂,便擁有超越國界為世人欣賞的價值。”此話用於味道,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日餐中,有取自海帶、柴魚片和香菇的高湯美味。日本人在傳統上理應具備“感性和品味的能力”。不僅是壽司和日式牛肉火鍋,憑感性去品味的日本料理,通過味覺細膩的人們,將它的細緻和精妙,比以往更加大張旗鼓地彰顯於世,或許也是不錯的。

(寫於2012年1月31日)

    關鍵詞

    西班牙 日餐 味覺 情人節 巧克力 科提斯 可可 鬥牛犬餐廳(El・Bulli) 費蘭·阿德里亞 細田 晴子

    細田晴子HOSODA Haruko簡介與署名文章

    日本大學商學系助教。1992年畢業於東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專業。2005年獲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1992年進入外務省,供職日本駐西班牙大使館等。擔任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系助教(定期)後任現職。著作有《二戰後西班牙與國際安全保障》(千倉書房,2012年)、《卡薩爾斯與國際政治——從加泰隆尼亞到世界》(吉田書店,2013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