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臺灣116選舉:站在分水嶺上的蔡英文新政權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年輕一代的政治意識

2014年3月發生的「太陽花學生運動」,在日本也有大量報道。反對與中國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並質疑相關審議流程的學生們占領了立法院,這次事件讓人充分感受到了臺灣的新民主。以此為契機,特別是臺北等大城市裏2、30歲的年輕群體對民主自由的概念變得敏感起來,政治意識有了極大的提高。他們不僅反對馬英九政權,甚至不滿足於兩大政黨制,追求著新的政治形態。

這種動向確實在形成一股新的政治潮流。在2014年11月末的統一地方選舉中,無黨派候選人柯文哲當選臺北市長或許就是一個典型事例。而且可以認為,在2016年1月的總統選舉中,這個新群體的大多數選票投給了民進黨的蔡英文,並在立法委員選舉中,又為黃國昌領導的新政黨「時代力量」獲得了5個議席,進而還可以說它是造成國民黨在臺北和新北市等地的議席數大減的一個原因。儘管這個群體或將對臺灣未來的政治走向產生巨大影響,但能在多大程度上造成怎樣的影響還是一個未知數。眼下,我們不能對其過高或過低地予以評估。

重要的是,這個群體的人們也沒有因為此次選舉的勝利而「結束戰鬥」。他們為了實現他們自己追求的民主而密切地關注著形勢的發展,將民進黨政權政策失誤的可能性和國民黨憑藉本土派實現東山再起的可能性全都納入了視野。

下一頁: 當前的課題

關鍵詞

中國 日本 川島真 蔡英文 臺灣 民主 Kawashima Shin 太陽花學生運動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