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之中的日本喪葬形式

社會 文化

隨著社會老齡化步伐的不斷加快,日本的喪葬形式也漸漸發生了變化。例如,人們越來越多地轉向小型化、個性化的葬禮;「無主墳墓」不斷增加;最近還出現了將骨灰撒向太空的「太空葬」。同時,一些提供佛教喪葬服務的僧侶明碼標價,公開布施金額,收費缺乏透明度的殯葬業爭相全力適應社會的變化。

出現「太空葬」新選項

提供葬禮、埋葬等臨終服務——「終活(為臨終作準備的各種活動——譯註)」的相關企業2015年歲末在東京國際展示場(Big Sight)聯合推出「臨終產業展」,共有220家公司參展。

其中非常引人矚目的是「太空葬」。這種服務是將骨灰裝進膠囊狀容器後,由火箭發射到太空,可以說是海葬的太空版。美國從1997年就已開始了這項服務,到目前為止,科幻影視系列《星際爭霸戰(Star Trek)》製作人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ry)、太空人戈爾登·庫勃(Gordon Cooper)、著名天文學家舒梅克(Eugene Merle Shoemaker)等人的骨灰都被送進太空安葬。

「太空葬」的展臺

人造衛星上用於裝載骨灰的膠囊。據稱可以通過智慧手機等實時確認人造衛星的位置

「氣球太空葬」的展臺

在展覽會上,太空葬實際操作經驗豐富的美國Celestis公司的代理商銀河舞臺公司(大阪市)介紹了這種「新的祭奠形式」,包括用火箭向太空發射骨灰的「太空飛行之旅計劃」(45萬日圓)、利用人造衛星沿地球軌道繞行的「人造衛星計劃」(95萬日圓)、將骨灰帶上月球表面的「登月旅行計劃」(250萬日圓)等。據說2015年11月6日的第14次飛行之旅(太空飛行計劃)中就有3個日本人的骨灰。

美國極樂太空公司(Elysium Space)也於2013年10月開始在日本提供太空葬服務。同時還提供「流星祭奠」服務(費用30萬日圓),這項服務是帶骨灰繞地球軌道一周後再進入大氣層如流星般隕落。「氣球宇宙葬之會」(東京都)則推出了隨時可以在喜歡的地方,簡單方便地向空中散布骨灰的「氣球太空葬」服務(26萬日圓)。將粉末狀的骨灰裝入100%天然橡膠的氣球中,放飛到高度為30~35km的平流層,由於受到氣壓的影響,氣球在膨脹到原來的3~4倍後,一瞬間在空中散落。

下一頁: 小型化、個性化

關鍵詞

佛教 老齡化社會 家人 葬儀 太空葬 撒骨灰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