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成立

政治外交

2013年11月27日,日本國會通過了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案。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是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NSC)為範本的機構,因而又被稱為日本版NSC,它將成為一個統籌有關日本外交、安全保障政策及國家戰略的「司令部」。今後,將以NSC所在的首相官邸為中心,迅速收集有關外交、安全保障資訊,及時作出重要決策。在確保日本的和平和安全方面,迎來了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法案成立後,NSC於12月4日正式啟動,並將於2014年1月在內閣官房下設立NSC的執行機構「國家安全保障局」。在NSC成立後,政府擬將於年內制定首個「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新的《防衛計劃大綱(防衛大綱)》。

創設NSC是安倍晉三首相第一次執政(2006年9月-2007年9月)時期的計劃,但(因下臺而)未能實現。2012年12月再次當政後不久,在2013年1月發生了阿爾及利亞的人質事件,在營救日本人質過程中為收集有關情報耽誤了很多時間,暴露出政府內部缺乏有效的體制,可以靈活機動地決定並實施對策這樣一種缺陷。為此,安倍內閣在2月成立了「創設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有識之士委員會」,具體推進NSC的組建工作。

核心:「4大臣會議」,編制:60人

NSC的核心是由首相、官房長官、外務大臣和防衛大臣組成的「4大臣會議」,加上副總理,原則上每兩週會晤一次。另外,在涉及國民生命和財產的情況時,召開「緊急狀態大臣會議」,決定基本對策和方針。當需要派遣自衛隊時,為了確保文官統制,召開4大臣外加總務大臣、國土交通大臣等人參加的「9大臣會議」,決定具體對策。

同時,為提高由官邸主導進行的情報資訊分析、收集管理能力而設置的「國家安全保障局」,約為60人編制,成員來自外務省、防衛省、警察廳等各省廳,下設總括、戰略、情報、同盟及友好國、中國及北韓、其它地區這六個工作小組。首任局長預計由原外務省事務次官、現在的內閣官房參事谷內正太郎就任。另外,預計將起用首相助理礒崎陽輔,出任新設置的負責國家安全保障的首相助理一職。

日本版NSC是否能充分發揮作用,關鍵在於首相官邸如何擺脫有關省廳的縱向行政管理方式,靈活機動地決定政策的方向性。為此,必須提高國家安全保障局的情報收集分析能力,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案中明文記載,有關省廳有義務為NSC提供資訊情報。

不過,日本沒有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那種獨立於其它省廳的對外情報機關。此次為設置NSC而成立的有識之士委員會上,也出現了設立對外情報機關的呼聲,但未被採納。

另一方面,安倍內閣出於與國外進行情報交換的重要性以及國家安全局對這類情報進行統一管理等理由,在國會審議通過了《特定秘密保護法案》,使它與NSC的創設形成互為表裏的關係。

安倍晉三 日本版NSC 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NSC 第2次安倍內閣 谷內正太郎 國家安全保障局 礒崎陽輔 特定秘密保護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