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的离岛佐渡之旅

“人间国宝”伊藤赤水:源于佐渡的土与火的艺术“无名异烧”

文化

以金山闻名的佐渡岛,其矿脉附近出产含有铁质的红粘土“无名异”。“人间国宝”第五代伊藤赤水继承了以“无名异”为陶土烧制“无名异烧”的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赤水先生将岛屿风情巧妙地融入创作中,烧制出风格独特的作品。让我们来倾听他讲述制陶的哲学及其对家乡佐渡的深情。

“一句话,感情深厚。”

当问到他对家乡佐渡岛的感觉时,被认定为无名异烧“人间国宝”的第五代传人伊藤赤水这样回答。

2003年被认定为“人间国宝”的伊藤赤水

伊藤家的祖先伊兵卫1640年左右从加贺渡海而来,定居佐渡岛,当时正值相川金银山被发现后的淘金热时代。第二代甚兵卫开窑,开始制造黄金提炼过程中使用的风箱的送风管“风口”以及素陶日用品,因此他自称“风口屋甚兵卫”。一代又一代过去了,烧制的器物也变成了茶碗和盘子,19世纪上半期在佐渡金山发现无名异后,伊藤家开始将这种物质混入陶土中制作“乐烧”。后来,从伊兵卫算起,第九代传人富太郎开始用高温烧制无名异,开创了无名异烧流派。从明治初年开始命名为“赤水”,此后延续到第五代,就是当代的伊藤赤水。

总之,伊藤赤水的根在佐渡岛,他的整个家族一直从事烧制陶土的工作。

“我有这样一种心情,就是代代延续下来的传承,到了身为第十三代的我这里不能中断。无名异烧,还有佐渡岛,对于我来讲,都是沉甸甸的存在。”

“伊藤赤水作品馆”内景,里面还陈列着第一代到第四代的作品

思路逆转,以“黑”衬托“红”

所谓“无名异”,就是矿脉附近出产的富含氧化铁的红粘土。在中国,自古以来是一种具有止血功效的中药。日本只有佐渡金山周围才能采集到,是矿山开采的副产品。无名异烧含有铁质,而且经过高温烧制变得非常坚硬,敲击起来会发出金属般清脆响声。

位于历史遗迹佐渡金山入口附近的“无名异坑”

“在中药里,铁好像是很重要的成分,无名异中铁的含量非常高。用手摸起来像沙子一样滑爽,这应该就是地质学家所说的‘矿质土’。烧制陶器时,有时会加入含有镭的石子。最早也许是期待着对人体有疗效,才尝试烧制出无名异烧的。”

第一代赤水烧制的无名异烧

赤水在上大学前,身为第四代传人的父亲去世了,因此他是从第三代传人、高龄的祖父那里继承了无名异烧的烧制技术。在多情善感的年龄,他不得不即刻专心投入家业之中。赤水真正开始烧制陶器是在1966年。当时正值经济高速发展的鼎盛时期,佐渡岛的旅游业盛况空前,礼品店出售的无名异烧也十分畅销。然而,赤水并没有陶醉于生意兴隆,身为艺术家,他向往着更广阔的舞台。

无名异烧的特点,说到头还是它美丽的红色。赤水的前几代,烧制无名异烧都是以中国的朱泥为目标的,评价标准为“如何烧制出漂亮的红色”。可是,无名异富含氧化铁,直接接触到窑火的部分会变成黑色,即发生“窑变”。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这是烧制失败的无名异烧。到了这一代,传承人转变了思路:“特意烧成黑色,是否更能衬托出无名异红色的迷人之处呢?”由此诞生了五代传人独特的“窑变”系列作品,采用不上釉彩烧制的方法,红黑两色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红与黑对比鲜明的代表作“窑变”系列

赤水感言道:“陶艺家通过陶器放置在窑中的位置,大致可以判断出会发生怎样的窑变。不过,细微的变化要到烧制完成才知道。这些细微变化的部分正是陶艺的妙趣之所在。可以说正是开始烧制窑变陶器之后,自己的作品才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赤水正在详细介绍自己的作品

下一页: 作为艺术家,追求更高的成就

关键词

陶艺 人间国宝 新潟 佐渡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