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伟人传

西乡隆盛:为明治维新鞠躬尽瘁的末代武士(Last Samurai)

文化

西乡隆盛在明治维新的历史中留下了诸多功绩,譬如兵不血刃实现江户城开城、建立新政府等等。本文将追溯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还原其人物形象。

西乡隆盛(1828~1877)是为推翻幕府与实现明治维新鞠躬尽瘁的维新三杰之一。明治维新后,西乡作为西南战争(*1)的逆臣自杀身亡,但在1889年(明治22年)获得恩赦予以恢复名誉。今年是明治维新的150周年。

本想投水自尽却保住一命

1854年(安政元年),时年26岁的西乡隆盛初次见到第11代萨摩藩主岛津齐彬。当时的西乡还是一个负责确认道路、桥梁施工及大米生产情况的下级官员,他跟随岛津齐彬(当时45岁)来到江户(江户即现在的东京——译注)参谒,获得庭方役(与幕府御庭番(*2)相仿的联络人员)的职位。西乡曾多次向藩内提交关于农政的意见书,引起岛津齐彬的注意。西乡曾与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的心腹、主张尊皇攘夷论的藤田东湖,以及福井藩主松平庆永的亲信、提倡国家门户开放论的桥本左内等一流精英交往,并受到强烈震撼。

西乡隆盛诞生地纪念石碑,位于鹿儿岛市加治屋町

西乡在短时间内构筑起以水户藩为中心、连通他藩武士的联系网,同时凭借自身坦率多情的感性性格,赢得齐彬的深度信任。不觉之间,西乡就成为了齐彬身边的建言献策之人。然而1857年,与齐彬私人关系十分亲近的阿部正弘去世。阿部是江户幕府的首席老中(*3),曾竭力推举齐彬就任藩主。仿佛追随阿部一般,齐彬在翌年猝然离世,萨摩藩的未来被托付给齐彬的弟弟久光。以此为契机,握有幕府实权的保守派大老(*4)井伊直弼开始大力镇压改革派。

西乡隆盛失去后盾,处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悲叹之中的西乡决意徇死,却被当时主张尊王攘夷的京都清水寺成就院住持月照说服,一同逃往鹿儿岛。但后来绝望的二人在锦江湾投江,月照溺水身亡,西乡却奇迹般地苏醒过来。

表现西乡生死观的“敬天爱人”

保住一命的西乡曾被先后流放至奄美大岛和冲永良部岛,经历过两段海岛的流放生活。尽管流放生活中穿插有短暂的中断,但仍占据了西乡31岁到36岁的大约5年岁月。西乡在奄美大岛时被允许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甚至在当地娶妻。后来由于违背约定触怒藩主久光,西乡又被流放到冲永良部岛,关押在禁闭室中,过着囚犯的生活。然而,西乡在第二次的海岛流放生活中获得了充足时间来深刻回顾此前的人生。他逐渐成长为一个深谋远虑、意志坚定的“大人物”。

身着军装的西乡铜质立像。位于西南战争爆发地的城山之麓

对大多数人而言,死亡确实恐怖。但评传《西乡隆盛 不与人争,誓与天斗》的作者家近良树(大阪经济大学特聘教授)却指出:“西乡不就是一个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死亡恐惧的人吗?他一生曾目睹许多自己敬爱之人的死亡,双亲自不用说,还有他敬之如师的赤山靱负、东湖、虎寿丸(齐彬的第五个儿子)、齐彬及月照。或许对西乡而言,死亡并非如我们所想那样可怕,在某种意义上,死亡只是一种能与自己敬爱之人重逢的感觉。”

“因为还有未完成的使命,所以上苍保住了我的性命。一旦使命完成,上苍自会夺走性命吧。在上苍让我活下来这段时间里,我还有一些必须完成的使命。”家近良树说,或许西乡就是这么想的吧。这种想法与他后来的“敬天爱人(尊重上苍,关爱他人)”的口号交相呼应。由此可以看出西乡隆盛鲜明的生死观,即人不应在自身层面对生死问题议论纷纷,应将一切交由上苍决定。

西乡隆盛肖像画与“敬天爱人”的匾额,展于鹿儿岛市的西乡南洲表彰馆

(※3)^ 老中:江户幕府的官职之一,是辅佐将军、总理全部政务的最高官员——译注

(※4)^ 大老:江户幕府的官职之一,是辅佐将军实施政治的幕府的最高官职,非常设,必要时在“老中”之上设置1名——译注

(*1) ^ 西南战争:1877年(明治10年)以西乡隆盛为核心的鹿儿岛士族的叛乱——译注

(*2) ^  御庭番:江户幕府的职务之一,充当里院的清扫和将军散步时的护卫,也向将军提供诸藩国的情报——译注

(*3) ^ 西南战争:1877年(明治10年)以西乡隆盛为核心的鹿儿岛士族的叛乱——译注

(*4) ^ 西南战争:1877年(明治10年)以西乡隆盛为核心的鹿儿岛士族的叛乱——译注

下一页: 兵不血刃地成功攻入江户城

关键词

九州 历史 伟人 明治维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