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探险

西博尔德:双重身份,光影交织

文化

江户时代后期,德国医生、博物学家菲利普·弗朗兹·冯·西博尔德(Philipp Franz von Siebold)来到日本。在日本的6年间,他收集了数以万计的植物标本和有关日本地图及工艺美术品等,并以《日本》、《日本植物志》、《日本动物志》三本著作成就了其日本学大家的地位,为欧洲各地的日本博物馆建造做出重要贡献。在他逝世150周年之际,让我们来观察一下他的功绩。

冒充荷兰人

德语方言分为低地德语和高地德语两种。当时荷兰通用低地德语,但成长于德国的西博尔德,母语是高地德语,不擅长低地德语。日本入境审查时,日本翻译商务专员心生怀疑,讯问了他的出身地,这时站在旁边的荷兰贸易站长临机应变,称:“他是来自山地的荷兰人,说的是方言”,就这样西博尔德通过了入境审查。

1824年,西博尔德获准到长崎活动,在长崎郊外的鸣泷,从日本的荷兰翻译那里接手了土地和别墅,开设了第一家有旅日外国人主持的学塾,他的名字因此而迅速在全日本的“兰学家”中传播开来。就这样,想学习最新西洋近代医学的医生与兰学家纷纷聚集到长崎,怀着极大热情去听西博尔德的讲座。“鸣泷塾”是一座两层木造建筑,庭院里移植、栽培了西博尔德和门生们从日本各地采集来的药草。

西博尔德还按不同专业给学生们布置了课题,让他们用荷兰语提交报告。如班长美马顺三将贺川玄悦的《产论》及其养子玄迪的《产论翼》整理成论文,还与塾生户塚静海和石井宗谦共同翻译提交了由四部构成的《灸法略说》。在这里学习过的大部分日本人日后都成为了日本现代西医学和自然科学的先驱。

下一页: 鸣泷塾:开展国际调查的据点

关键词

历史 日本史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