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的潮流

动画短片的魅力——访《头山》导演山村浩二

文化

动画导演山村浩二因《头山》而闻名全球,此次恰逢其新作问世,记者就完全迥异于长片的“试验田”动画短片的表达多样性与魅力,采访了山村导演。

山村浩二 YAMAMURA Kōji

1964年生。东京造形大学毕业。90年代曾用丰富的技法制作儿童向动画《贺郎和皮优布(Karo & Piyobupt)》《帕科西(Pacusi)》《巴别塔之书(Bavel's Book)》。2002年《头山》获得安锡、萨格勒布等世界六大动画电影节大奖、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凭借作品《头山》《卡夫卡 乡村医生》(2007年)斩获安锡、萨格勒布、广岛、渥太华世界四大动画电影节大奖,成为世界首位动画电影节“大满贯得主”。2013年在东京世田谷区开设了动画片专门店&画廊“Au Praxinoscope”。担任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致力于培养年轻动画创作者。

8月5日起,《萨蒂的<游行>(Parade de Satie)》、《怪物学抄》等9部动画短片将在东京涩谷的EUROSPACE上映

一个吝啬的男人捡了樱桃吃。觉得樱桃核扔了很可惜,就一并吞了下去。于是他头顶长出一枝树苗,虽然剪掉多次,可过后又长了出来,最终长成了一棵大树。春天到来,这棵树开满了樱花,于是众人纷纷跑到男人头上喝酒赏花。男人便把树从头上连根拔去,却留下了一个大坑,雨水积蓄起来又变成了一个水池,最后他跳进这个水池里淹死了。山村用10分钟的动画短片,将超现实主义落语段子《头山》搬上了银幕,2002年斩获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日本人。此后,他在动画短片的世界不断开拓,表现手法越发丰富多彩。8月《山村浩二 右眼和左眼看到的梦》即将上映,这是一个包括最新作品在内的9部动画短片集锦。(上映作品参考后文)

动画短片是创作者的试验田

2017年,是日本动画诞生100周年。以宫崎骏作品为首的日本动画长片风靡全球,让“anime”一词作为专指受日本漫画影响的商业动画片的词汇,正式收录进英语辞典。山村认为动画短片的表现手法不同于“anime”,从传承试验精神的意义来讲,它更接近于100年前动画片的原点。

“动画短片有点像是创作者的试验田。水彩、粉彩、彩色墨水、墨汁、粘土、玻璃、沙砾等素材均可使用,让人惊叹‘用这些东西画出来的画也能动呀’。即使是同一个导演,每部作品使用的素材都不尽相同。这种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正是短片的魅力所在。”

走上创作型动画导演的道路

山村说,小学的时候非常爱看赤塚不二夫的动画片《猛烈太郎》。有一天,他看到了零食店买的洋画卡片上的“喵了个咪”猫(《猛烈太郎》里会直立行走和说话的野猫),就开始思考它是怎么在电视上动起来的,于是便开始了对动画原理的探索。“我懂得了动画的基本原理是连续展示一帧帧静止画面,就可以动起来。于是从初中到高中我不断地反复试错,用8毫米胶片进行拍摄。第一次看到投影出来的动态画面,我觉得非常震撼和有趣,当时的体验就成了我如今依然坚持创作动画短片的原动力。”

动画片的有趣之处在于能刺激观众的想象力,山村浩二如是说

山村在东京造形大学的专业是具象油画,然而“在学习绘画表现的过程中,我再次感到想要表现画面动态变化的有趣之处,以及单幅绘画无法表现的身体情绪(喜怒、恐惧、欲望等),最合适的手段还是动画片”。

当时深受尤里·诺里斯金等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动画短片导演作品的影响。于是决定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用画画的感觉来制作大人也能看的动画片”。1985年看了第一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后也深受触动:“当时,展映了一位叫Ishu Patel的旅加印度导演的专题作品。虽然每一部的手法都不同,但其根底共通的美学深深打动了我。”

大学的毕业作品是短篇粘土动画《水栖》,毕业后在动画美术的制作公司工作两年后,便开始了自由职业生涯。

东京世田谷区的工作室内各种画笔和毛刷应有尽有

用水性彩色墨水和墨汁在纸上直接作画

由4章组成的《水之梦》仍在制作中,此次专题展映将放映第1章

《水之梦》的原画。这是一部表现生物进化的作品

耗费6年的心血,只为10分钟的《头山》

“单飞后,一直没有好的机会可以制作大人向的作品。后来NHK来委托我做儿童向动画,我感觉和之前自己的初衷多少有些出入,因为我一直想创作的是成年人靠知识和想象力来欣赏的动画。但是在制作儿童向作品的过程中,我发现比起故事,小孩子对(角色)的动作和画面的氛围更有感觉,比如觉得有趣或感到害怕之类的。从挖掘人类心底深藏的恐惧心和好奇心的意义来讲,我发现即便是儿童向动画,我也能按照自己喜欢的动画表现方式来呈现。”

山田做了个实验动画,在《巴别塔之书》(1996年)这部5分钟的儿童向作品里,我表现了一个“可怖”而非“可爱”的世界。他说制作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所以觉得还是有遗憾的地方。而第二年着手制作的就是《头山》。这部作品村山是在工作之余,耗时6年完成的。

《头山》的原画是用铅笔、马克笔、钢笔画的,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是下了许多功夫的。例如玻璃清洗剂的泡泡也是素材之一。“用扫描仪扫描泡泡,捕捉泡泡破裂的过程。我想呈现出一种老胶片的质感”。山村在目前最长的短片21分钟的《卡夫卡 乡村医生》(2007年)中,也采用了这一手法。“真是玩得不亦乐乎,以至于直接报废了一台扫描仪。”山村苦笑道。

《头山》动画(YouTube)

数字化带来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动画行业也开始数字化,3D-CG成为主流。“我觉得数字胶片很适合动画片的制作。动画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就是1914年赛璐珞的发明。不过,由于赛璐珞的技术制约,动画片能绘制的图案非常有限。只能使用丙烯颜料作画,也不能画阴影。但数字化制作的话,无论使用什么纸张和画材,最后都能自由地合成。像是逐渐回归动画片原点的感觉。”

山村一般是先在纸上作画,然后扫描到电脑里。最近的作品中,他越来越有意识地要呈现出扁平画面的质感。

“从全球来看,数码作画越来越主流。只不过,如果大家都用同一款热门软件的话,大家的作品就很容易呈现出相同的质感。如何将数码技术和传统技术巧妙融合在一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只满足于用一种方便的数码工具作画,也就很可能让本已敞开的新世界大门重新关闭。”

山村工作室的地下一层是动画片专门店&画廊“Au Praxinoscope”。店名里的“Praxinoscope”是1879年发明的光学玩具“活动视镜影戏机”的意思。这里会不定期举办动画片的原画展和观影会

动画片是睁开双眼观看的“梦”

今年夏天上映的9部作品中,有2016年制作的《萨蒂的<游行>》(14分12秒)。这部短片是以去年诞辰150周年的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的芭蕾舞曲《游行》为题材,目前已在世界各国电影节展映。

“并不是想要赶着给他诞辰150周年献礼,其实我10年前就想做这部动画了。这部作品的灵感就来源于音乐。尤其是Willem Breuker(荷兰自由爵士乐演奏家)编曲演奏的萨蒂非常精彩,所以一直就想把它用影像呈现出来。”

《萨蒂的<游行>》里的埃里克・萨蒂。圆顶硬礼帽和眼镜、手杖是他的标志

这部1917年首次公演的芭蕾舞剧制作阵容强大,剧本是诗人让·谷克多,美术是巴勃罗·毕加索,音乐是萨蒂,是为谢尔盖·达基列夫担任团长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创作的。剧目内容是演员们在马戏团帐篷前表演各自的绝活,吸引观众,而经纪人们则趁机招徕客人进场。当时3位最顶尖的前卫艺术家各自施展才华,创作了这部崭新的作品。山村的动画片配上Breuker乐团的演奏,“重现”了当年首次公演的盛况。动画片中还出现了正在创作《游行》的萨蒂、谷克多、毕加索。

“这部短片里呈现的世界,只有音乐和影像的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人不听萨蒂和现代音乐。对于这些人而言,或许会觉得这部动画片比较晦涩。但是因为某种机缘而听过这些音乐的人,再来看这部作品,就会发现新的惊喜。我希望大家看完动画后,能够去找更多的萨蒂的音乐和Breuker的爵士乐来听一听。”

《萨蒂的<游行>》预告片(YouTube)

还有一部音乐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作品是《水之梦》。这部仅由水墨描绘的短片共有4章,展现了海里从生命诞生到进化成鲸鱼的过程。此次上映的是《第1章 原生代》(4分15秒),全片要到秋季才能制作完成。这次的作曲找来法国钢琴家Catherine Verhelst操刀,采用了先看山村的成片,再据此创作配乐的方式。

此外还有展现各种奇妙诙谐怪物的《怪物学抄》(6分10秒)、以及山村表示还要继续制作续集的、以《古事记》为题材的《古事记 日向篇》(4分31秒)等作品,观众可以从中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各种表现手法。

此次专题展映的《右眼和左眼看到的梦》是山村亲自命名的。

“这部作品是从萨蒂的名曲《用左眼或右眼看(没有眼镜)》(《Choses Vues a Droite et a Gauche (sans Lunettes)》 )获得的灵感。动画片是睁眼看到的‘梦’。是右脑和左脑全速运转才看得到的梦。本来萨蒂的曲名中“没有眼镜”的说法是含有讽刺意味的。因为你无论是拿左眼看还是右眼看,按理说都肯定能够看清东西,可实际上却什么也看不到……而我的片名是去除了讽刺意味的,我希望观众能纯粹地观赏这部动画片。”

《水之梦》(第1章 原生代)

《古事记 日向篇》

《怪物学抄》是虚构的欧洲中世纪怪物学者编写的虚构的怪物公文书。绘本版也于7月出版(河出书房新社)

《怪物学抄》预告片(YouTube)

采访、撰文:nippon.com日本网 编辑部 板仓君枝
拍摄:大久保惠造

动画片 宫崎骏 吉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