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科学最前沿巡礼——飞速发展的冥想研究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大脑过度待机会产生担忧
此处的关键词是“默认模式神经网络(DMN)”。当人类进行感知或活动的时候,大脑的不同区域之间会形成神经网络协同运作。默认模式神经网络,是指在人什么也不做的时候发挥作用的神经网络,比如在人们发呆的时候,在回忆过去、想象未来的时候。也就是说,大脑处于待机状态。但也正因为这种待机状态,使我们可以梳理过去,预测未来。不过,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待机状态过度的话,人就会变得郁郁不乐,被不安情绪所笼罩。
藤野和京都大学“心的未来研究中心“的上田祥行特定助教一起,使用该中心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设备,致力于实证不同冥想类型的疗效差异。到目前为止的研究中,他们了解到,如果进行“对身体的细微感觉不作反应和判断,只是保持观察的冥想”(内观冥想),就会出现和情绪、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与默认模式神经网络之间联系减弱的倾向。
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神经症,是对过去不好的经历或对未来感到不安的过度反应。但如果和情绪、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与默认模式神经网络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减弱的话,大脑就不那么容易对不好的经历起反应,有可能从那些不良体验所投射出来的对未来的不安之中解脱出来。藤野认为,这个结果有可能关系到“小确幸”的产生,正在准备将研究成果投寄到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
通过“正念减压疗法”等方式经过8周冥想训练,大脑所发生的变化 A=纵切面图 B=横切面图 C=上下切面 D=俯视图 蓝色=前额叶,与免疫力和心理耐受性相关 黄色=海马体,与记忆相关 红色上部=带状沟,与情绪和冲动的控制以及处理心理纠葛等相关 红色左右=岛叶,负责躯体和内脏的感觉 绿色=杏仁核,分泌负责情绪的压力激素 通过冥想训练,蓝色、黄色、红色区域的活动变得活跃,绿色区域活跃度降低。 ※引自Gotink et al.(2016)
α波占优势也不意味着“正念”状态
同样地,早稻田大学则从脑电波领域来探索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状况和冥想效果。
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在脑电波研究领域,α波被广泛推崇。就以紧张和放松的情绪为例,研究者认为放松时就是α波占优势,α波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而正在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人类科学研究科就读的高桥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先生,他所研究的则与此完全相反。根据高桥的假说,α波越强,就越难注意到身体的细微感受,就会变得没法做好内观冥想。反过来,据说在正念状态下,“α波会减弱,人的感觉会磨练得更加明澈,就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联”。
“竞技状态”也能通过训练获得
在体育界,为了提高竞技水平,引入正念训练的动向越来越明显了。高桥通过生理信号和脑电波实时反馈监测做正念训练和冥想时的大脑状态,以此探索构建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支持冥想实践的“脑电生物反馈”系统。运动员和竞赛者经常挂在嘴边上的“竞技状态”也能简单地人为创造出来的时代,说不定很快就要到来。
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副教授野村理朗,支持藤野开展相关研究。他说,“冥想和一般的放松是不同的。放松并不见得能使大脑消除疲劳。甚至可以说,通过冥想使大脑从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过度待机状态中安静下来,这是很重要的。冥想,既不是紧张,也不是放松,而是第三种心理状态”。
脑科学已经飞速进化发展到这种程度了。什么也不做只是在发呆,看上去像是在放松,但对于心理健康来说好像并不一定是好事。正念训练,乍看上去很容易被当作只是一种流行热潮而已。但是,实际上,人们也许已经开始从心底里注意到,禅的意境、冥想、正念训练等这些第三种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了。
引用文献
Gotink, R. A., Meijboom, R., Vernooij, M. W., Smits, M., & Hunink, M. M. (2016). 8-week 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 induces brain changes similar to traditional long-term meditation practice–a systematic review. Brain and Cognition, 108, 32-41.
采访、撰文:小山哲哉标题图片: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