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追根溯源——探访白隐之禅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禅直视现实,注重实践,修禅的根本是坐禅。白隐慧鹤禅师(1686~1769)提倡坐禅,宣扬它是养心养生的长寿之法。正是白隐使禅形成了体系,他的思想最贴近传承至今的坐禅的奥妙。
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头上放一块鸡蛋大小的黄油,黄油逐渐融化,黏糊糊地渗透到身体里。不断重复这样做,就可以进入禅的境界,如此不仅能治愈百病,且万事皆可成就。
这就是临济宗的中兴祖师白隐慧鹤倡导的名为“软酥之法”的内观法。“酥”指的是由牛奶熬制而成的古代的黄油。如今,对呼吸和身体进行观察的冥想和“正念”正在受到世界瞩目。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治愈多种疾病均有疗效,还关系到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欧美企业也开始引进。软酥之法可以说是正念的渊源之所在。
与白隐有因缘的达磨寺
临济宗妙心寺派法轮寺位于京都市上京区,俗称“达磨寺”。“达磨”以不倒翁和吉祥物的形象为日本人所熟悉,他本是从印度将禅宗传入中国的禅宗祖师。法轮寺与描绘了大量达磨祖师禅画的白隐禅师渊源颇深。
在残暑未消的初秋,我穿过法轮寺的大门,遇到一个中年妇女旅游团,她们向我打招呼:“你刚来吧?这寺院可有意思了!”
进入寺内,我很快就明白了她们的意思。寺内供奉着数量庞大的达磨像,大小合计估计有几千尊。
寺院住持佐野泰典停下手中的劳作,向我讲述白隐禅师的教诲,这在现代社会也适用。
“现代人身心失衡,出现各种问题。人们倾向于依赖医生和药物,其实人类身体中原本就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通过坐禅或冥想调整内心,就可以不对小事动怒,不为琐事烦扰。保持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就是最佳的捷径,无论你做什么,都可通往成功。”
“一期一会”特别展
今年适逢白隐禅师圆寂250周年。在“禅修热”背景下,各地都在围绕白隐禅师举办相关活动。
为了纪念白隐禅师逝世250周年及临济宗祖师临济义玄逝世1150周年,10月中旬,东京上野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始举办名为“禅-赋心以形-”的展览。此次展览在历时50年后,再次汇集了临济宗及继承临济宗流派的黄檗宗各总寺院收藏的高僧肖像和墨迹(禅僧的书法)、佛像、工艺品等24件国宝以及102件重要文化遗产。
一进入展厅,我就被近2米的巨幅画面中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所吸引。这就是白隐禅师描绘的震撼、诙谐的达磨祖师的肖像。漆黑的背景中可见一行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接关注自己的内心。不是企图成为佛,而是觉悟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这是禅宗思想的根本。据传,白隐禅师为了向普通百姓通俗易懂地传授禅宗思想,留下了1万余幅绘画和墨迹。
临济宗祖师的当头棒喝
说到通俗易懂,我发现有一尊佛像雕刻得极为独特。这就是释迦牟尼之子——罗怙罗尊者像。相貌丑陋的罗怙罗尊者打开的胸膛内,雕刻着释迦牟尼安详的面孔。这与白隐禅师对我们的教导如出一辙:“众生本是佛”,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佛心。
“如佛像般的表情”是温和的代名词,但也有佛像气势汹汹地瞪着眼睛,似乎即刻就会愤怒地大喝一声,朝这边挥过拳头来。临济宗创始人临济义玄的肖像画《怒目奋拳》便是如此。临济自己多次对修行者当头棒喝,在禅修道场遇到这样的禅师,恐怕很难静心安坐吧。
禅在日本文化中源远流长
让展厅内的空气紧张起来的不仅是禅僧的怒目而视,还有《龙虎图屏风》中对你穷追不舍的龙的眼睛,仿佛就要从《群虎图》中跃然而出的虎的眼睛。早期临济宗在严厉禅风的支撑下,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和充沛的能量,令人为之震撼。
展厅中还陈列着人们熟悉的“聪明的一休”——一休宗纯禅师所喜爱的乐器尺八,观众除了可以听到它演奏出的音色外,还可以看到受禅的影响而广泛传播的茶道国宝级名碗和茶叶罐,切身感受禅在日本文化中的源远流长。
生活中“动的工夫”
禅文化丰富多彩,现代人该如何去做,才能感受到禅的精神就在自己身边呢?我向正在展会视察的临济宗黄檗宗联合各派合议所的莲沼良直理事长提出这个问题,他简单明了地回答:“还是要学习坐禅,在生活中追求禅的境界。”
身为统领临济宗和黄檗宗两个宗派的领袖,他目光犀利,十分摄人,然而一旦在展会现场开口讲话,表情却又变得和蔼可亲。
“只需静坐即可。让万念归一。这样才能通往无心和正常心。请看杯子中的泥水。它最初是浑浊的,但只要静置一段时间,就会越来越清澈。不知不觉间,就可透过杯子清晰看见对面的事物了。”
“不过呢,你不要想着把杯子里的泥去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泥。”
可是,每天忙碌于工作和生活的现代人,是很难抽出大量时间去坐禅的。
莲沼理事长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继续说道:
“并非只有静坐才是修禅。乘电车和走路也可以达到禅的境界。不要总是在意周围的一切,也不要疏忽大意,心平气和地走路即可。这也是动中的工夫。俗话说,‘动中工夫胜过静中工夫成千上万倍’,有这样一种境界:在动中追求安静之心,而不是在静中修禅。”
禅也可成为现代的指南针
走出展厅后,依莲沼禅师所言,“步行中也有禅的境界”,我一边感受着湿润的石阶带来的感触,一边前行。雨后,湿润的空气中留有丝丝清甜。或许是心理作用吧,公园的树木都绿得鲜艳夺目。
“对于禅,我似懂非懂。正因为它并不那么简单,才会作为‘ZEN’如此广泛传播吧。”
莲沼理事长在禅展开幕式上致辞说:“很多人正如在雾中行船。在此我坚信,今后禅仍将跨时代、跨地区,大放光辉。”
采访、撰文:小山哲哉图片提供:东京国立博物馆
标题图片:“在动中追求禅境的10名修行僧”(十大弟子立像 京都鹿王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