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威士忌

威士忌——飘溢着文化醇香之酒

财经 社会 生活

狩野卓也 [作者简介]

“威士忌,你喜欢吗?”随着三得利这首广告曲的重新流行,高球鸡尾酒(威士忌苏打)开始大行其道,日本的威士忌市场重现生机。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威士忌变成大众饮品,“兑水”饮用的方式得到普及,“斯纳库”行业兴盛起来,洋酒在日本呈现了独特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日本洋酒文化的变迁。

威士忌市场: 30年萎缩了四分之三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对日本洋酒文化、特别是对威士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之前日本的酒类市场,虽然基本上以日本酒为中心,但欧美文化生活方式在日本逐渐普及,啤酒和威士忌的消费量也随之开始了增长。

冰箱走进老百姓家中之后,啤酒的消费量更是持续增加,到20世纪50年代赶超日本酒,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酒精饮料。酒类总消费量因人口的增长而连年上升,而日本酒则在1975年迎来消费高峰之后开始下降。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威士忌。直到1983年,其消费量都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受到发端于美国的“白色革命”(指人们开始偏好伏特加、杜松子酒等白色蒸馏酒的消费倾向)的影响,日本出现了流行喝烧酒或兑苏打水喝烧酒的现象。烧酎的消费量从1983年起在短短几年内即实现了翻倍增长,超过了威士忌。

虽然威士忌市场二战后一直在日本稳步扩大,但从1983年到达顶点之后的数年时间里,竟一下子减少了四分之一。1990年日本废除了独有的威士忌分级制度后,平均价格下跌,然而威士忌市场依旧在不断萎缩。进入21世纪,威士忌的消费量已经下降到峰值的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这几年,才终于呈现出“收复失地”的态势。

威士忌的黎明期

威士忌在日本普及,并不是多么遥久之前的事情。1929年,寿屋(现在的三得利)打出一个颇具煽动性的广告——“大家醒醒吧!崇洋媚外的时代已经远去。千杯不醉的人们呐,国产至尊美酒,有我们的三得利威士忌!”与此同时,推出了日本国产的首批威士忌。当时的威士忌市场非常小,也就是一部分富裕阶层为体验欧美文化喝一喝的程度吧。但从广告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进口的威士忌在日本国内受到推崇。对于多数人来说,威士忌只是传说中的梦想之酒。

在日本,老百姓能够真正喝上威士忌,那还是1960年之后的事情。

分级制度和评级:日本威士忌市场实现的独特发展

从1962年起至1989年改革酒税为止,主要根据原酒混合率的差异,把威士忌分成特级、一级、二级这三个级别进行征税。不同级别之间酒税相差非常大,日本的威士忌由此成长为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市场,程度远甚于其他国家。结果,就形成了作为大众商品的二级威士忌和高档的特级威士忌这两大威士忌市场。

在经济发展壮大时期,昂贵商品往往是人们渴望的对象,其价值不断提高,威士忌就是其中的典型,特级威士忌在礼品市场也备受青睐。在废除分级制度的当时,特级威士忌的酒税是1400日元左右,一般零售价为3170日元;而二级威士忌的酒税是170日元左右,零售价为720日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威士忌的主流市场从二级威士忌(如三得利的托利斯Torys、红牌ReD、High Nikka等)转向了特级威士忌。

根据酒税差异形成的分级制度,使得不同品牌的威士忌之间价格差异变得很大,这也成为鼓励同一厂家采取多品牌战略的背景原因。那么,我们就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个时代的威士忌消费情况吧。

下一页: 推销梦想:“喝托利斯,游夏威夷”

关键词

三得利 威士忌 托利斯酒吧 Torys Bar 烧酎高杯酒热 斯纳库 夜总会 高球鸡尾酒 威士忌苏打

狩野卓也KANO Takuya简介与署名文章

酒文化研究所代表人。生于1959年,1984年毕业于庆应大学法律系。曾供职洋酒公司,1991年创办该研究所,1996年起任现职。主要从事酒文化以及酒类商业活动的相关调査研究及撰稿、演讲等。著有《酒与水的故事——mother water》(纪伊国屋书店,酒文化研究所共同编撰)等。研究所网站http://www.sakebunka.co.jp/index.htm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