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出怪兽哥斯拉的日本“特摄”

怪兽片和日本的独特拍摄手法

文化

冰川龙介 [作者简介]

“特摄片之神”圆谷英二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拍摄手法:使用微型模型和怪兽人偶服装进行拍摄。日本的特摄片文化深受国内外影迷的喜爱,本文将回顾其历史,并探索其独创性和今后的发展潜力。

奥特曼开创的新模式

《奥特Q》大获成功后,又过了半年,其续集《奥特曼》开始在电视上播放。为了打败每周出现的新怪兽,必须要有一个英雄。于是,一个崭新的节目类型诞生了――“负责对付怪兽的专业小组的一员变身为巨型外星人英雄”。

正义超人奥特曼的外形设计,让人联想到火箭和机器人。这同时也是支撑起整个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科学技术”的象征。奥特曼身体上的金属银色象征着“科学”,红色的线条则象征着“人性”,他的外观便是将两者融合的视觉体现。这也是我们不应忽视的一点。

奥特曼诞生后,儿童电视节目确立了“每周出现一个新怪物,由英雄把怪物打败”的模式,并且成了惯例。1972年年底推出了机器人动画片《魔神Z》。主人公用乘坐物与巨型机器人合体,操纵机器人打败机器怪兽,这样的主题实际上也是继承发展了奥特曼的模式。20世纪70年代“巨型机器人动画片”纷纷登场,到1979年,诞生了最受欢迎的作品《机动战士高达》。

再后来,在1995年,电视动画片《新世纪福音战士》登场,再次大受欢迎。这部动画片设定的模式是,装备了“魔神Z”型盔甲的人类乘坐在“奥特曼”型的巨人体内进行操作。也就是说,想要通过“特摄片英雄和巨型机器人的融合”,来做一场文化上的全面清算。

像这样,由哥斯拉开始的特摄片文化对日本的动画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量众多的动画形象连锁反应似的相继被创造出来,整体都获得了进化。而另一方面,“运用想象力将微型模型等看作实物”的拍摄手法则由于CG技术的发达而走向衰落。

然而,只要我们重新检视“动画片和特摄片”的关系及其发展历程,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只有日本才有可能实现的新的突破口。日本“特摄片”带来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影像方面的惊奇体验。新时代的创作者们通过学习特摄片的创造力,可以从那些曾经名震世界的众多独特拍摄手法中获得灵感,应该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如今,全世界都对日本的创造肃然起敬,这难道不正是重新审视“特摄片真正价值”,开拓“日本特色影像”的绝佳时机吗?

(写于2014年6月16日)

 

 

关键词

特摄片 GODZILLA 圆谷英二 微型模型 奥特曼 哥斯拉 怪兽 新世纪福音战士

冰川龙介HIKAWA Ryūsuke简介与署名文章

动画和特摄研究专家。明治大学研究生部客座教授。1958年生。结合IT工程师经历,从包括技术层面在内的综合性视角,对动画与特摄等影像文化展开研究与评论。

系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