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塚百年华诞

宝冢歌剧团迎来百年华诞——人气的秘密、组织力和创新

文化

“宝冢歌剧团”的“大本营”在兵库县宝冢市,它以上演华美的音乐剧和轻歌舞剧而闻名。演员都是未婚女性。由于她们外形俊俏,人们仿照“Parisienne(巴黎妇人)”的叫法称她们为“Takarasienne(宝冢姑娘)”。其中,采用独特的化妆手法和装束,由女性装扮成男性的“男角明星”尤其受人欢迎。今年4月,宝冢歌剧团迎来了创立100周年,这是见证宝冢迈出新的一步的绝好机会。

宝塚歌剧团现在大约有420人,由5个组(花组、月组、雪组、星组和宙组)以及一个独立的专科组成。在宝冢和东京的专用剧场里,全年都能看到她们的演出上演,这是一座满载着梦想和浪漫情调的舞台。

起源于温泉胜地的余兴演出

值得纪念的第一次演出,是1914年4月1日在温泉胜地作为余兴节目而举办的。这个剧团由阪急东宝集团的创始人小林一三(1873—1957)设立。小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实业家,还有很深的文化艺术修养,热爱茶道、美术和戏剧,有一个“逸翁”的雅号。

1911年5月,小林为了给自己经营的箕面有马电气轨道有限公司(现在的阪急电铁株式会社)招揽更多的旅客,在终点站,也是与大阪中心地带相连的宝冢开设了娱乐设施“宝冢新温泉”。当时他想到了一个加演节目的点子,那就是成立一个单由少女们组成的歌唱队。

1913年,歌唱队录取了第一批成员——16名15岁左右的少女。第二年,她们以“宝冢少女歌剧团”的身份演出了3部作品。剧场是由室内娱乐设施附属的游泳池改建而成的,演出完全免费。由于演出深受观众的好评,于是就变成了每年上演4次;1918年,歌剧团还在盛名全国的东京帝国剧场举行了演出。此后,歌剧团在短时期内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1924年建成了能容纳约4000人的宝冢大剧场,1934年又开设了东京宝冢剧场。

白井铁造创作的《Parisette》中的火箭女孩。这是一部具有纪念碑意义的轻歌舞剧(1930年)

正是在这一时期,宝冢歌剧的代表形式“轻歌舞剧”构筑起了一个黄金时代。这种歌舞剧是把法国等地的流行歌曲和舞蹈,以歌舞秀的形式华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现今在宝冢舞台上依然必不可少的排舞和大阶梯就是在这时出现的。

二战时期,宝冢大剧场和东京宝冢剧场在1944年被军方接管,战后又被盟军接管,不过在1946年大剧场就早早地物归了原主。

下一页: 《凡尔赛玫瑰》大获成功,奠定宝冢人气基础

关键词

宝冢姑娘 小林一三 轻松歌舞剧 春日野八千代 凡尔赛玫瑰 歌剧 男角 阪急电铁 拿破仑 宝冢大剧场

系列相关报道